2 实验材料设备与测试表征方法 11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1
2.2 实验流程 11
2.3 NiO-SiO2-UHMWPE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12
2.4 结构与表面形貌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13
3 测试结果与实验表征 16
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16
3.2 能量色散X射线谱 16
3.3 白光共聚焦显微镜 18
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8
3。 5 涂层机械耐久性能测试 19
3.6 水下减阻性能测试 24
结 论 28
致 谢 29
参 考 文 献 30
1 绪论
1.1 引言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大自然就一直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人类从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探索总结其规律并将之予以实际应用,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受荷叶启发的超疏水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正如莲叶效应所示,水滴滴落在莲叶表面,会以水珠的形态滑落而下,并带走莲叶表面的灰尘[1,2]。水滴落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时候会形成很大的接触角(CA),并且荷叶表面与水滴之间只有很小的粘附力,这也使得其具备自洁脱附、防雨防雪等功能。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超疏水表面的各种机理。以莲叶效应为例,科学家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研究了其表面形貌,发现其表面是一种独特的微纳米复合二级结构:首先,其表面上遍布许多微米级乳突,这些乳突每个半径在2~5μm之间,相邻之间的水平平均距离为8μm,竖直高度平均为11μm。而在这微米级结构之上,还密布着平均粒径为90nm的纳米颗粒[3]。这些纳米颗粒以类似绒毛的形态存在于乳突上,使得水滴无法完全进入乳突间的间隙,再加上荷叶表面的蜡质成分天然具备的拒水性,共同促成了莲叶效应的形成。在研究了具有同样特性的鸟类羽毛、蝴蝶翅膀等[4]表面的超疏水现象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些自然界中的超疏水表面,尽管具有不同形貌特征,但有两点特征是共有的:首先,它们的表面都存在微纳米级的结构,其次它们的表面都是低表面能的。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这两点特征也成为了超疏水表面形成原理的经典理论。
在近几十年来,人们根据莲叶效应的启发,尝试了许许多多人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然而,这些人工制备表面的机械耐久性通常都不尽如人意,很容易就会因为机械磨损、循环冲刷等遭到破坏从而失去其超疏水功能。因此,人们急迫地想找到一种既能使制得表面保持超疏水特性,又具备良好机械耐久性甚至能自修复的方法。例如付永强等[5]以铝为基底,利用沉积法和刻蚀法制备出铝基超双疏表面;于得旭等[6]利用电沉积镀层的方法,用硫酸铜镀铜,在铜基上得到微纳米粗糙镀层,再将之应用于铝和镍铬不锈钢基体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机械耐久性能。
另一方面,超疏水表面所具备的拒水特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将其应用于水下航行减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