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核算混乱及费用支付审批不严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资金浪费。资产被恶意侵害及无法偿还银行到期债务等风险。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事业单位一但未对财务风险加以预防。控制,最终将给国家财产论文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深化了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于增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及手段。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领导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一是多数事业单位法人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及提高本单位行政服务水平上,对财务风险意识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只要财务部门将每日发生的经济业务准确记账不会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与其他业务处室无关,导致事业单位面临投资失败。银行贷款无法偿还。行政诉讼后承担国家赔偿等潜在财务风险。二是事业单位法人未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未能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本单位经营。财务风险作出积极预防,一但发生资金紧张就直接向上级或本级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无法真正发挥事业单位作为法人资格应承担的降低经营和财务风险的责任。
(二)一把手“决策造成资金浪费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财务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不到位。不及时,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法人仍存在一支笔“的错误思想,在基本建设招标。办公设备采购及公款消费中审批随意,支付审批未经党组集体决策通过,甚至个别法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享乐,与供应商发生非法利益关系,无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国家财经法规规定,给事业单位资金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损害了承担社会公益职责的形象。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财务风险只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只要财务部门认真做好账务记录则不存在任何财务风险,正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则导致事业单位出现财务报销手续。流程不规范。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资产清查盘点不到位等问题。
(四)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公车及工资绩效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之财政部门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系统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面临来自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但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将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与行政两方面的惩罚。
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经营特点及机构规模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将事业单位面临的各个风险控制点分配至各业务科室及工作人员,并通过制度明确风险控制流程,督促各个处室及员工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观念,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给予财务部门积极的工作配合,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各项指标在达到一定数值后应给予不同级别的预警。例如,当事业单位当期资产负债率超过50百分号时,应高度重视本单位负债到期是否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避免因事业单位无力偿还债务而面临司法诉讼。
(三)增强事业单位法人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法人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该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因此,事业单位法人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财经法规变化及工资人事标准等外部环境因素给予足够重视,通过自身职业判断及合理估计,及时发现本单位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内,保证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
一是事业单位应在内部成立审计部门,并督促其他处室对于审计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保证内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内审部门应定期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性及执行情况。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领导汇报,并督促财务部门及时整改。其次,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增强内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强化内审人员职业道德,避免内审人员审计工作走过场“。托关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审计。财政等政府部门应定期对下级或本辖区内预算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审计,审计中应对事业单位投资项目风险。财务岗位漏洞。支出越权审批等易产生财务风险的活动进行专项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下达给被审计单位。
三。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当中,要结合以上对策,挖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并根据风险涉及各种内外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特征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财务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形成适合事业单位的特有的管理模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快速便捷的管理方案。
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