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准答案: 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探索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和期盼,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宗旨,实现现代化贯穿中国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在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前夕,我们党就开始规划全国胜利以后的现代化建设。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在胜利以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准答案: 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就此拉开帷幕,早期现代化以工业化为主要表征。1950年,中央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中国党正式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一五计划”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放松农业、轻工业”“科学进行工业布局”等内容。1954年9月,同志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宣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同志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就不能达到目的”。这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构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准答案: 创新
随着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凸显。1957年3月,同志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3年1月,同志在上海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里所讲的四个现代化,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并且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作用。1964年12月,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作出“两步走”战略的细化安排。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后续中国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显然,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矢志不渝的宣示,“两步走”战略则是其具体行动指南。可惜这个现代化两步走的进程被“”打断。1975年1月,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又重提:“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