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其基本特征是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涉及人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现代化。就如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不仅需要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存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创造科学、艺术等活动,也需要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还需要发展支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教育和科学。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第二,基于“现代工业的基础是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由此,对工人提出的生死攸关的问题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因而,“工人阶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设想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旧的社会分工被消灭,教育和文化事业高度发达。基于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现代化应先行。相应的,“教育与技术赛跑”,实现人的知识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全面发挥,足够应对科技和产业变革导致的劳动职能的不断变革。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准答案: 创新
人的素质和能力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之基。相比物质资本,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才是重要的现代化资源。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人才为支撑,不仅需要培育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还需要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人的现代化,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界定。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准答案: 创新
(三)由追赶型现代化逐步转向赶超型现代化
现代化并非新名词。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现代增长的历史进程被作为现代化的样板,与此相对应,现代化意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赶先行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即追赶型现代化。如此,就有将中等发达国家和高等发达国家分别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追赶目标之说。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不能停留在追赶意义上,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代的特殊国情和社会主义目标决定的。首先,新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基础稳固。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在这样的生产力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已不完全是在发达国家之后亦步亦趋,应该有由追赶到赶超的目标和战略。其次,虽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设定的目标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有追赶性质;但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显然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水准。这就是同志在“三步走”现代化战略所说的:“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这第三步就是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