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标准答案: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二是社会治理信息技术应用途径宽泛。通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社区通”等平台化管理,实现政务电子化,让公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慢繁的问题,同时将信息化技术延伸至社区,帮助社区减轻治理负担,解决多部门报表、多次报表、重复报表等问题,通过社会治理智能化,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建构起公众对基层政府的再信任关系。
三是社会治理信息技术加固了主体联系。以往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鸿沟,在信息技术应用下,信息壁垒被打破,实现了多主体信息互通,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强化了社会治理效果,进而达成了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社会治理专业化反映了社会治理主体行为的基础特征
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提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治理参与主体职业化的范围扩大。以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为例,2015年,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社团会员管理员、劝募员三个职业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创造出更多社会治理相关职业,满足社会需求。
二是社会治理参与主体职业化程度加深的同时分类增多。以社会工作者为例,持证社会工作者人数从2017年底的32。7万人飙升至2020年底的66。9万,其中社会工作师从8。3万人增长至16。1万人,助理社会工作师从24。3万人增长至50。7万人。根据实际需求,社会工作师开始被细分成不同类别,如医务社工、金融社工、心理社工、物业社工等。
三是专业人员参与社会治理程度更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地方政府引导专业社工进入基层社区开展精准性服务。不少政府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党校专家学者紧密合作,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委托专项课题等方式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解决政府管理治理过程的难题,将学者的治理思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进而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改良和优化。
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不是社会治理的终点,而是社会治理的新起点,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上一篇: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
- 下一篇:实心球教学反思
-
-
-
-
-
-
-
膛内射击发射过程热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禁毒法规定国务设立()负责组织协调
少数民族生三胎洧關政策...
免费加盟店不收加盟费,...
汽车废电池回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中美消费观念对比研究
农村物流金融模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薪酬激励现状与分析
MATLAB一类工程标杆系统的非线性控制设计
DCT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研究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