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数学研究出现高潮的同时,阮元与李锐等编写了一部天文数学家传记—《畴人传》,收集了从黄帝时期到嘉庆四年已故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270余人(其中有数学著作传世的不足50人),和明末以来介绍西方天文数学的传教士41人。这部著作全由“掇拾史书,荃萃群籍,甄而录之”而成,收集的完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半角公式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
其中较重要的有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华蘅芳与英人傅兰雅合译的《代数术》《微积溯源》《决疑数学》;邹立文与狄考文编译的《形学备旨》《代数备旨》《笔算数学》;谢洪赉与潘慎文合译的《代形合参》《八线备旨》等等。半角公式
《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学译本;《代数学》是英国数学家德·摩根所著的符号代数学译本;《决疑数学》是第一部概率论译本。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但所用数学符号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变法以后,各地兴办新法学校,上述一些著作便成为主要教科书。
在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同时,中国学者也进行一些研究,写出一些著作,较重要的有李善兰的《《尖锥变法解》《考数根法》;夏弯翔的《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图解》等等,都是会通中西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半角公式
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1、 阮元编纂《畴人传》
1795年,对中国数学和数学史是个有意义的年份,被赞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的扬州人阮元初到杭州,担任浙江学政(相当于教育厅长),即开始主持编纂《畴人传》。所谓“畴人”是指古代中国专门执掌天文历算之学的人,往往是父子世代相传为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之(祖暅),即是其中的典范。半角公式
在古代中国,数学虽曾在周朝被列入儒家必习的“六艺”,后来却渐渐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在他们看来,数学是九九贱技,会“玩物丧志”。《新唐书》称,“凡推步、卜相、医巧,皆技也,小人能之。”此处推步即推算天象历法,无疑包括了数学。古代中国科技虽也有辉煌的成就,但与儒家经典的研究相比较,实在是微乎其微。
虽说宋元出现了秦九韶、朱世杰等数学名家,元、明两代却没有算学馆,国子监的学生不知宋代数学研究的成果为何物。到了明末,因为历法的需要,数学才又开始活跃起来。清朝康熙晚期,复又设立算学馆;乾隆则接受大臣的建议,将一些失散已久的数学著作收录进《四库全书》。一时间,掌握天文数学知识,也成为学者的进身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