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阐述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十余年主要成就的同时,对成就背后隐藏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从法律重要性角度出发,针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法律问题提出:完善对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法律法规,对部分不合理法条进行修改及建立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机制的法律保障等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字西论文网部生态;退耕还林还草;法律保障。

一。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取得的成就。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举世瞩目。

1。造林面积快速增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1999年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率先试点,2000年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范围涉及2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任务达到高峰。2004年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进行了结构性。适应性调整。西部12个省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06·43万公顷,占退耕还林工程总造林面积的57·85百分号。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向着完善政策。巩固成果。确保质量的方向稳步推进,造林任务重点转向荒山荒地造林。1999年-2008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0。27亿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同期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52百分号,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1]。

十年来,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占国土总面积82百分号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工程实施的一些重点地区,如内蒙古提高近4个百分点,陕西延安市提高近25个百分点[2]。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遏制明显减轻,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

2。农民收入增加。

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已成为当前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有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现金补助,还能腾出富余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以来,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明显下降,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退耕还林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习惯,有效地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模式,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3]。

3。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退耕地区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开山种地。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少种高产转变;生产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畜牧业生产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畜转变;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就连农民生火做饭也越来越多地用上了沼气。

二。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退耕还林还草的绩效考核缺乏监督机制。

退耕还林还草的验收标准是面积计算。那么在田退耕后,栽树种草之后,到底有没有效益,是否达到生态保护的标准,是否有较高的成活率呢?答案却是不一定的。所以,对于退耕还林绩效考核,缺乏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有的地方树苗种上之后,能不能活,没人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户欠缺主动性。由于缺乏明细的退耕还林绩效考核指标,农户管理缺乏主动性。甚至很多退耕农户只管拿补偿金,今后有没有收益则不闻不问。有的退耕农户甚至怀有如果没有收益,再改种粮食“的想法;二是退耕户林草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不管是经济林还是生态林5~8年后效益不佳。特别是经济林,5年后不能见成效,很难做到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三是缺乏科技指导,退耕还林没有配套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和后期管护等科技项目支撑,直接影响退耕还林质量和后期效益的发挥。同时,退耕还林条例规定坡耕地还林地禁止林粮间作,这对经济林和兼用林后期管理很不利。大多退耕户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后期管护投入,每年只被动地对退耕林木进行夏。秋两季的除草,未完成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等工作,5~8年后难以发挥其经济效益。[4]

2。退耕区农民生计与发展问题。

西部退耕区兼具生态功能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双重特征,有些地方农民的温饱甚至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去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着实艰难。特别是退耕后实行生态移民的农民,既没有在新环境下的生存技能,又没有了原先的土地可以耕种,成为非农。非工。非商的特殊群体。由于国家实行一系列的粮食直补,在粮价。其他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上涨,而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导致退耕还林比不上种植粮食,农户自发的自利行为会促使退耕农户选择种植粮食或其他农副产品。

粮食价格从2003年开始上升,2004年涨幅迅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粮食消费价格指数(CPI)比2003年上涨26·4百分号。就在这个时候,国家调整粮食补助政策,粮食补助改补现金。即退耕还林按每公斤粮食折资1·4元。退牧还草每公斤饲料粮折资0。9元计算,对省级人民政府包干。粮食补助资金不足的,首先由以前年度兑现时节余的以丰补歉资金解决;仍有缺口的,由地方财政筹资弥补。粮食补助改补现金后的具体补助标准,按照补助水平不降低的原则,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5]实际上是退耕比不上种粮食。这是一种将市场粮价风险转移给退耕农户的做法,降低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大大弱化了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退耕区农民复耕的可能性很大。

3。西部退耕农民的生态贡献与利益补偿不对等。

西部按照国家要求在为保护。治理。修复西部生态,为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放弃许多发展机遇的沉重代价。然而,确定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虽然一些人也曾尝试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经济价值估算,但是要准确估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经济价值,难度则要大得多[6]。正因如此,西部退耕区的农民无法得到对等的利益补偿。

除上述原因之外,西部退耕农民的生态贡献与利益补偿不对等还体现在:

(1)补偿期限短。尽管国家把退耕还林补偿周期延长到16年,但是改善生态环境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努力,16年对于退耕还林还草来说并算不上一个充足的期限的。加之西部各地生态状况亦存在差异,更不可一概而论。

(2)补偿金额低。国家补偿在2007年进入第二周期,即只补偿现金。与2002年粮食补贴每亩地100公斤相比,西部黄河流域每亩地有65公斤的粮食产量差距得由农户自己承担[7],另外,粮价的上涨让农民承担的损失进一步加大。

(3)补偿缺项。补偿标准中只考虑退耕农民的直接损失,没有考虑退耕农民间接损失。如转换身份需要学习新的劳动技能的所花费的费用,即没有为退耕农民长远生计作打算。

4。退耕农民尚未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变。

退耕农民的环保观念还远远不能跟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农民文化素质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没有建设生态家园的内在驱动力。不仅农民个人,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并未真正理解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意义,而是把它理解为国家的扶贫项目,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补助款当成扶贫款。

三。法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要性。

1。通过法律,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以宣传和普及。

新世纪初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壮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六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西部人民对可持续发展认识还不准确,想让它成为西部人民的自觉意识,需要借力于法治。法治较之道德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权威性等特点,通过法律的指引。教育。规范等作用,可以加速人们纠正错误认识。建立新认识的过程。因此,在各项立法中,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成为明确的指导思想,成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在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地制定中。进而以法律的形式宣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立法是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定型化。法治化的途径,是其付诸实施的重要依据。加快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完善退耕还林还草和资源保护立法,并通过对社会。生态。经济和科学方面原则的综合分析,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纳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立法中。另外,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要求某些现有权利义务的重组和调整,而这种权利和义务结构的重组和调整又必须依靠法律。

3。强有力的法律监督是退耕还林还草目标实现的保障。

退耕还林还草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已逐步建立起与西部大开发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12部法律法规,就从根本上为中华民族实现山川秀美,实现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所以,我们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去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8]。但只有这些相关立法落到实处,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退耕还林还草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目的。因此,在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立强有力的法律监督体系。

四。对策建议。

1。对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1)明确退耕还林还草与农牧民原签订的土地经营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退耕还林还草并不是对原有土地承包合同的否定,只是国家行使土地用途管制权的具体表现,因为原土地承包关系。承包期限并没有改变,承包人仍享有在该土地上种植和收益的权利[7]。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各地情况,营造一个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措施的实施。

(2)在退耕还林条例中增加退耕农户对林产品的处置权。现在退耕农户对生态林的处置权是受到法律限制的,不经政府许可,不得任意砍伐森林,从而导致种植生态林对农户缺乏激励。生态林处置权的残缺使农户对生态林未来收益预期变得不确定,严重抑制了农户种植生态林的积极性,允许退耕农户自由处置所种植的经济林才能真正体现退耕还林条例规定的谁造林。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9]。

(3)必须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已初步建立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环境保护管理单项法律为内容的国家法律体系。但环境保护的法律控制和协调能力还不够,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a。法律体系自身内部的协调,消除内部矛盾;b。环境法律体系必须与市场经济相协调;c。环境立法必须与环境执法相协调;d。国内环境法必须与国际环境法相协调[10]。

(4)加强法律制裁力度。环保观念的不足必然影响到相应执法的力度,为此应该进一步健全执法机构,改善执法条件,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同时理顺环境执法体制,解决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尤其要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切实规范环境执法行为。还需要加大加强现场执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推行环境执法责任制度。如新修改的刑法特别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对故意或过失实施了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严重损失的各种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类似举措实为当今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之必需。

2。对部分不合理法条进行修改。

(1)有针对性地放宽林粮间作。林粮间作具有很好的生态优势。

结合林粮间作的生产实践,通过实验研究,认为林粮间作具有:林果带距小,对农作物的防护作用优于其它防护林;林粮立体种植,对光。热。水等自然利用充分;林粮根系分布不同,可以全面利用土壤养分;林粮优势互补,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1]。建议相关立法机关在听取林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修改退耕还林条例,适当放宽退耕地林粮间作政策。当然,对于不适宜林粮间作的退耕还林地禁止任何形式的套种。

(2)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比照粮价,实行浮动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比照粮价,实行浮动补贴。改变现有补助标准为固定现金的政策,退耕换还林还草补助要根据当年的粮价上涨幅度和退耕地的最低产量。退耕面积对退耕农户予以补贴,实际这是一种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失的政策。如果农户没有退耕而是种粮,则会从粮价上涨中获取多余的利益,而且由于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即使粮价下跌,农户种粮也不会形成太大的风险。所以,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盯住粮价,这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初衷是一致的,即粮食换生态“[12]。

3。用法律保障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机制的建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十年有余,建立各类相关的后续机制已被人们提上日程,主要有:

(1)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即市场化运作方式保障退耕还林还草实施。不仅使退耕农户的损失得到最大补偿,而且可以保障生态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渠道[13]。

(2)后续产业的发展机制。发展后续产业是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得以长远保障的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根本措施。

(3)退耕还林还草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上述相关机制的建立完善,不应该只是林业。农业等部门的职责,法律也应发挥自身引导和保障作用。建议立法机关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使该类制度能够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李育材(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周年总结大会上讲话,2009-9-9。

[2]秦玉才(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林生态组组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答中国政府网记者问),2007。9。19。

[3]退耕还林工程简报。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2008。14(总124)。

[4]陈祖海。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研究。科技创业,2006。10。

[5]政策要览。农村工作通讯,2004。11。

[6]黄富祥,康慕谊,张新时,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生态学报,2002。4。

[7]郭明瑞,唐广良,房绍坤。民商法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宋才发。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2007。8。9。

[10]宋才发。实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措施的法律思考。西北第二民族学报,2003。1。

[11]高椿翔,高杰,邓国胜,焦桂英。林粮间作生态效果分析。防护林科技,2000。3。

[12]陈祖海。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研究。科技创业,2006。10。

[13]宁恽营。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上一篇: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及其民法保护的研究【2137字】
下一篇:让专家证人制度茬医疗事故赔偿诉讼中闪光【3785字】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 對合...

面向21世纪政治學研究的主题【8092字】

隐私权与知情权之探析【4399字】

重婚的法律认识与思考【6485字】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6012字】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任意撤回权【2367字】

赃款去向對贪污贿赂犯罪...

基于组态王的水箱液位PID控制性能改进

古代汉语中“与”的用法分析

精神护理和居家护理晚期...

如何培养小學生的语文自學能力【1850字】

乡村旅游开发前后石榴红...

中國粮食增长的贡献因素...

大数据时代會计信息化理...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1723字】

国内外分离蚕蛹发展研究现状概况

云會计”茬中小企业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