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地震基本烈度
沿线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区,属基本稳定至稳定区。
第二章 路线设计和计算
2.1 选线
2.1.1 平原微丘地区选线原则
平原地区是地面高程变化较小的地区,有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和倾斜。虽然地势比较平坦,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因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但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选线是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平原区地形对路线的要求不是很大,路线的基本线形应是简单笔直。为了增进路容的美观,需要把路线的平,纵面配合好。在坡度转折处设置适当的竖曲线也是必要的。
微丘区选线原则上与平原区基本相同,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就微小地形,造成纵面不必要的迂回曲折,也不宜过分追求很长的直线,增加没必要的工程量。
2.1.2 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因为受纵坡影响不大,布线时应在基本符合路线走向的前提下,深入调查研究沿线自然环境,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建设的关系,选择一条方便合理的路线方案。在选择路线时要将沿途的农田、工厂、电厂了解清楚合理选定路线位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1.3 线形与技术标准
平原区选线要求路线简洁明了,驾驶舒适。
在控制点之间最理想的是用直线连接,在必须用转弯点时,相邻曲线间应尽量有较长的直线,以便曲线之间有充足的过渡时间,也不能用过长的直线以免驾驶疲劳影响驾驶者的判断,平曲线的选用平缓为主,转弯不能过陡。
路线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能过分平坦以免影响排水。
平原区路基一般以低路堤为主,但必须做好排水设计,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同时还应考虑纵坡和排灌渠位及其高度的配合。
2.1.4 处理好与农业的关系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平原区农田面积覆盖率大,渠道东西贯穿,路线的布置尽量不要占用农田灌溉,水利等设施,做到合理分布,做到利益最大化。
全面分析比较,在不占用大量农田的基础上尽可能选用直线,也不片面强调不占用良田而使路线弯曲较多,影响驾驶效果和安全。
以地理水文与路线相结合的方法。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保护农田之用。
2.1.5 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平原地区城镇、村庄、公共设计较多,布线时应结合公路性质正确处理穿越与避绕、做到少拆迁多保留的原则。
高等级公路布线原则“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一般公路应经地方同意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通讯设施。
2.1.6 路线与桥涵的配合
中小桥涵设置时要服从路线的方向,大桥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在满足桥头接线的要求下,桥路综合考虑。当路线填高较大时,(h〉10m),则应进行高路堤与高架桥的费用比较,有时高架桥的工程费用稍高一些,但能永久地节省土地资源,高架桥也是合算的。
2.1.7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地理水文不是特别优越,尤其是河网湖区地下水位高,地势过低,使路基稳定性差,布线时应当选着地势较高的地方做分水岭。当路线布置时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一般应绕避;选择较低平缓的地区贯穿保证路基的稳定。
2.1.8 充分利用旧路
将旧路合理利用,科学选线,达到资源利用率最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旧路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改修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