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尽管国际社会早已明确男女权利地位平等,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也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以及各项机制的不完善,我国高校女教师在职业生涯上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
本论文以江苏科技大学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女教师的职业生涯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析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的特点以及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本的最大发挥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 [1]。本论文旨在关注高校女教师的现状,提高女教师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进一步提升女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实现女教师的全面发展。
1 相关理论简介
1。1 社会性别理论简介
1。1。1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概念,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女性主义自身历来没有统一的思想,也没有严密科学的思想体系,使得女性主义没有对社会性别概念形成一个统一的含义。对于社会性别概念,有如下几种理解: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中对社会性别的定义是:“社会对两性以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文化,资源分配和经济体制等)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 [2]2。
《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性别平等政策》中对社会性别的定义:“性别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构建的男性与女性的作用和责任。性别也包括对男性(男性化)和女性(女性化)特点,态度和行为的期望” [2]3。论文网
《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对社会性别的定义是:“社会性别一词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2]5。
斯科特对社会性别的定义是:“基于可见的差别差异上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基本方式” [2]6。
我国学术界对社会性别概念的定义主要有:“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3]“社会性别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气质和性别角色,及与此相关的男女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机会的差异” [4]。
社会性别概念是女权运动和学术界对以往学术知识体系反思与建构的结果,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该领域的深入,这一概念还将进一步被完善。
1。1。2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认识深化的成果之一,也是女性解放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武器。作为女权运动的有力武器,社会性别理论从提出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学说体系,随着不同背景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它进行的细致研究,它的内涵也随之逐渐的丰富。魏敏教授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劳动法律制度》中,对于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提出如下观点:“因为社会性别概念源于西方女权运动,由女性主义学者率先提出,并在女权运动和对西方知识体系的解构中逐渐发展壮大,因此,社会性别理论的内容是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权运动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社会性别理论不是一个封闭固定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流动的、由多种定义构成的、不断变化的理论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性别概念建构为核心,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理论内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