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77
AbstractAtpresent,many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setuppsychol论文网ogicalarchivesforcollegestudents。Butintheprocessofestablishingandusingpsychologicalarchives,thereareproblemssuchaslackofprofessionalisminorganization,singleanalysisofdata,imperfectinformationfeedbackmechanism,lowupdaterateandlowutilizationrate。Copingstrategiesinclude:clearthepurposeofpsychologicalevaluation,toensuretheprofessionalimplementationofpsychologicalevaluation,in-depthminingoftheevaluationresults,timelyupdatingoffiledataandothermethods。Inthisway,thepsychologicalarchivescanbetterreflectthestudentssituationandservethestudentsdevelopmentbetter。
Keywords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assessment;psychologicalarchives;archivesmanagement
大?W生心理档案是指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心理特征建立起来的。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并为实施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的动态管理系统。[1]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抓手,绝大多数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后会开展心理测评,并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另外学生的心理咨询信息也成为心理档案的一部分。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许多高校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开展得并不特别顺利,心理档案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本文试图探索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科学规范地建立和管理档案,为合理建立与管理大学生心理档案提出相应建议,以使心理档案真正为大学生发展服务。
1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心理档案的建立阶段一般指心理测评组织。测评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测评的组织缺乏专业性。心理测评是心理实验的一种,它的实施要求测评环境的安全。舒适,指导语具体。明确。并且需要对测评的意义进行一定的解释,尽量让学生不要有任何顾虑,尽可能如实地回答问题。但目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人数有限,通常由辅导员担任心理测产试的主试。很多学校在组新生心理测评时没有对主试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他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像组织考试一样组织心理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辅导员不重视环境和安全和舒适性,指导语不规范,不能准确地告知学生测评的意义,有时还会告诉学生如果结果不好,心理中心会叫过去谈话“之类的话。这会导致被试的合作程度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担心测评结果对自己不利,不能放心地如实做答,导致测量结果与其真实情况严重不符。通过这种测评建立起来的心理档案不仅不能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相反还会因对学生心理状况的错误认识而使工作产生偏差。
(2)数据分析方法单一。无论高校采用纸质版还是网络版的心理测评系统,在测评完后都要进行数据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般是按照量表本身的筛查标准进行筛查和因子分析,只能单一地将心理测评量表的因子分或总分展现给咨询师,虽然学生也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但大多数高校没有真正对所有数据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在这一限制下,学生虽然做了多个量表,但由于没有对数据进行整合和深入挖掘,难以发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难以使数据发挥更大的预测和指导作用。另外许多高校后期在对学生测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时采取的数据统计方法也比较简单,难以使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
1。2大学生心理档案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心理档案的使用是运用心理测评及心理咨询的相关数据信息使大学生了解自身特点,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干预。指导的过程。其使用的目的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但目前许多高校在使用心理档案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测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目前许多高校对心理测评的意义理解得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开展心理测评和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唯一目的是用来筛选心理障碍患者。[3]因此,在测评结束后很多高校只重视筛查和干预工作,没有将学生的测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不能让学生运用心理测评的结果进行自我了解和自我调整。学生做完测评后没以反馈,影响他们测评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测评结果的作用。同时,测评结束后很多高校都会将测评结果尤其是筛查名单反馈给学生所在,但反馈时缺乏必要的专业解释,对筛查名单中的学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的老师对筛查名单中的学生有偏见,将他们看成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老师不相信心理测评的结果,对筛查名单反映出来的学生问题不够重视,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造成一系列的问题。(2)档案更新。使用率低。各高校在心理测评时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心理档案在大一建成后,内容基本上不会更新,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死档案“,无法反映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状况。[4]同时心理档案除了用于筛查外,只在危机干预和个别咨询时,咨询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时使用,使用率低;而且使用时通常也不会加以记录,咨询师很少以观察到的情况对原来的数据加以更新,导致档案只使用不更新的局面。另外,在很多版本的心理管理系统中,咨询档案和测评档案各有相应系统,很难打通使用,这也为档案的更新和使用带来了不便。
2促进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科学性的对策
2。1明确心理测评的目的
要促进大学生心理?n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应明确心理测评工作的目的。心理测评的目的一方面是筛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并以此为指导更好地发展自己。在这样的目的指导下,在测评量表的选择上,除了选用筛查性量表,还应选用人格测评。职业倾向等方面的量表。在测评现场,主试应着重强调心理测评对学生自身的指导意义,使其更加真实地填写问卷。在测评结果的反馈上,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确保隐私权的情况下将人格测评。职业倾向等的测评结果向学生开放,让测评结果真正对他们有指导意义。
2。2保证心理测评实施的专业性
为使心理测评能够尽可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心理测评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首先,需要对心理测评的主试进行相应培训,包括心理健康。心理测验的相关知识培训,测评所用量表的专门培训等。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让心理专兼职教师作为心理测评的主试。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测评氛围。其次,对主试在测评现场的语言。情绪等加以规范。为心理测评设计标准的指导语,让学生了解测评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主试在测评现场尽量不要有消极情绪,对待学生的态度要温和,处理突发情况应冷静。再次,在筛查结果的反馈方面,面向老师,心理咨询中心应组织专门的筛查结果说明会,为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进行耐心解释。说明测评结果预测的各种可能性,提醒对筛查名单中的学生多加关心,而不是歧视这些学生。面向学生,除了向全体学生提供人格问卷。职业倾向等的测评结果之外,对于筛查中的学生,应进行约谈。约谈时除了了解学生目前的真实心理状态,进行确认以外,应耐心向学生解释测评结果只代表其目前的心理状态,不要让学生有心理负担。对于约谈后发现确实需要干预的学生,应为其预约心理咨询,进行深入的沟通。
2。3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对测评结果进行深入挖掘
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传统的心理测评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将学生各种测评结果相印证,更好地预测和指导学生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将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嵌入到心理测评系统中,能使其在不影响原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方便。快捷。准确地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学生各心理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多量表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校正,可以尽可能准确地筛查出真正心理异常的个体,为心理咨询中心更好地开展干预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5]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此同时,在数据形成后,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等统计方法也可对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大程度的指导。
2。4对档案数据进行及时更新
为了使大学生心理测评档案真正为大学生发展服务,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追踪和数据更新。更新的数据可以来自学生个人。老师的反馈,也可以是咨询或危机干预过程中了解到的学生情况。为此,可以打通心理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并为心理咨询师。学生辅导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使其能及时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更新和调整。只有及时地更新数据,才能将心理档案盘活,使其更好地反映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指导和干预才更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高校应更加明确心理测评的意义,加强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档案数据。及时更新利用档案信息,使心理档案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