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模式创新驱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
Abstract:ThispaperputsforwardthestrategyofArchives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drivingbyinnovationcross-borderintegrationmo论文网debasedontheanalysisofthereasonsbehindthelagofapplicationofArchivesinformatizationandthelackofprocessingcapability,aimingattheplatformandubiquitoustrendofinformation。TakingtheconstructionoftheArchivesmanagementcloudplatformsystemofunderthebackgroundofSmartCity,therepositionandconcreteanalysisofcentricityofArchivesinformationplatformconstruction,theembedabilityofArchivesmanagementplatformconstruction,thesystematizationofArchivesinformationresourceconstruction,theintegrationofArchivesmanagementsystem,theshareabilityofArchivesservicesystemconstructionandthecooperativityofArchivestalentteamconstructionandotheraspectsarecarriedout。Hereby,fromtheviewoftypicalapplicationplatformconstruction,thegeneralframeworkofArchives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drivingbyinnovationcross-borderintegrationmodeisdemonstrated。
Keywords:Cross-Borderintegration;Modeinnovation;Archivesinformatization;Archivescloudplatform
1引言
目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和增强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显现出技术支撑传统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存在两个发展的要求或趋势:其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逐步由传统的人工模式和实体模式向平台化。知识化。智能化等自动模式和虚拟模式方向推进;其二,档案工作业务流程由基本层面档案的收集。管理与服务向更高层面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的方向延伸。这两个趋势必然带来档案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范式的转型以及档案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的演变。
然而,各个领域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与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创新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平台升级而应用跟进滞后。信息资源泛在而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
1。1信息平台升级,应用跟进滞后。目前,档案学研究与档案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支撑条件和核心内容逐渐向知识?Y源。技术资源和理论创新的大方向转移。
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自身通过实体档案的借阅。展览。编研和咨询等利用形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实体化的档案服务模式已经逐渐远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在线化服务的现实要求。多元化。多样化。共享化。体验化和情境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呈现出呼之欲出的态势。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这样的档案信息服务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1。2信息资源泛在,处理能力不足。其一,资源的泛在性正在淡化档案收集管理业务的边界性。立档单位的职能活动已与各类资源存在愈来愈多的交集,这些资源包括基础资源。科技资源。人文资源。扩展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以及支撑这些资源配置的网络。软件和硬件所构成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档案收集管理范围和所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宽。
其二,资源的泛在性正在削弱档案部门机构对原生性资源的垄断性。从用户的角度看,信息资源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可近性原理和用户最小努力原则表明,用户在泛在的信息空间中将存在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更便利的途径以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将逐步转向信息资源供给能力的竞争上。
其三,资源的泛在性正在颠覆档案信息服务场所的固定性。信息资源的泛在性第一个表现是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的泛在性,由此产生了泛在网络。泛在知识。泛在计算。泛在智能。泛在学习。泛在研究。泛在管理。泛在服务等新的变化。就泛在学习而言,已经出现了无处不在的学习,或者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均能通过多样的时空。多样的方式获取多样的信息进行学习。泛在网络也极大地影响了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活动。正因为如此,秉承传统信息资源服务优势的同时,拓展档案服务空间,形成新的泛在网络服务优势,就成为档案工作的新任务。其四,资源的泛在性正在暴露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薄弱性。信息资源泛在性第二个表现是信息服务的长期性。可得性。直接性。移动性。交互性。融合性。情境性。体验性和主动性,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愈来愈高。在档案管理服务部门之外,已经形成了广泛的信息获取能力。可靠的信息传递能力和高效的信息服务能力。档案信息服务能力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新压力,探索新模式,不断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才能跟进时代发展步伐。
在平台化和泛在化特征愈来愈突显的社会情境下,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是如何适应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档案学思维模式,探索新的理论和应用模式,重新考察具有档案特色的核心理论,用新的视角和理念探讨档案学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再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面对这种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格局,通过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给更高层次的档案学研究与档案信息服务提供支撑,创造新优势和获取新发展。然而,从现有的档案学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把资源。技术。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和应用体系。
笔者认为,造成档案工作相对滞后性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档案工作思维模式相对滞后和创新动力相对不足两个方面。档案学研究应当注入跨界融合模式,以更加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加强档案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的交叉协同创新与跨界融合创新,逐步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档案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
平台升级和资源泛在特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探讨跨界融合模式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2确立档案管理平台功能的中心性定位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或者说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和智能处理,以实现管理上的协同化。精准化和服务上的智慧化。智库化[1]。
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的要素非常广泛,涉及智能建筑。智能社区。智能园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建设。业务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2]。
从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流为主线的目标设计来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档案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其不可或缺性[3]。同时,具有档案管理中心。数据监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的三个中心职能。
2。1智慧城市的档案管理中心定位。IBM公司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般框架,该框架突出了两个重要的支撑要素,也就是云计算平台和数据处理服务。
从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性来看,跨部门和跨平台的协同环境,完成各类业务信息的标准化处理。集中统一收集和管理是其重要任务之一,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成为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需要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作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档案管理中心的角色定位。
档案管理中心具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总库“地位,并具有维护信息的原生性和集成性的重要职能。档案管理中心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归档“为入。利用“为出的机制,拓展中心职能,逐步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汇入和辐射的信息总枢纽。
从云计算平台和数据处理服务的关系上来看,数据处理服务依托云计算平台贯穿于智慧城市运行中纵向和横向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析取。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等基础性数据获取与处理功能,也包括与业务层密切相关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可视化与决策支持。语义与元数据等数据智能处理功能。通过数据处理服务,面向应用层的各种类型应用,如城市规划。健康保险。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信息公开和应急服务等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社会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4]。
在数据感知层。数据资源池层。数据处理业务层。数据支撑应用层和社会化智慧服务功能层等五个层次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之中,档案管理工作所处的层次和角色如何进行定位,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一般认识上,档案工作处在数??支撑应用层和社会化智慧服务功能层之间,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在自身的职能工作活动中形成的记录,机关档案部门和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照归档范围和进馆要求,进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再面向各级各类的职能工作部门和面向社会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智慧城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在技术层面上可以采取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的思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建设两级档案管理中心,其支撑平台是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
一级中心是在数据支撑应用层中增加与各类应用相对应的档案管理中心,即云档案室;另一级中心是在数据支撑应用层之上建设档案管理中心,即云档案馆。两级档案管理中心依托地区云“平台,形成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
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可以看作智慧城市档案信息资源的云端策源地和云端聚集地,是在地区云“基础设施建设和统一的规范标准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融合设计,搭建的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环境。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是联结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业务信息平台的枢纽性节点平台共同构成的平台体系,具有智慧城市线上线下(O2O)并重的档案管理职能。
档案工作既要明确这一最基本的定位,也要面向智慧城市建设,按照档案开放和信息公开原则以及纵深切入到底和横向延伸到边的原则,把共享与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进行制度设计和应用设计。据此开展跨界融合的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重塑组织和业务流程,形成新型档案信息化体系,使档案管理部门成为原生性信息的保管利用中心,才能适应云计算平台上的智慧服务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独特作用。2。2智慧城市的数据监管中心定位。从智慧城市的信息保障性来看,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类业务平台中的信息流,除保证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更重要的是确保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这需要在电子文件形成的前端和电子文件效用完成以后的末端,整个电子文件形成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和可信的控制。而这一点,正是档案部门的重要使命。
从智慧城市的数据安全性来看,需要开展智慧城市大数据的档案监管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空间信息和数字化信息,还将会持续涌现各类海量的感知信息和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大数据[5]。智慧城市大数据反映了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单位以及民生工作的真实面貌,需要纳入档案业务指导与监管的工作范畴。
2。3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中心定位。从智慧城市的信息窗口性来看。政府信息公开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档案管理部门是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重要场所。
从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性来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惠及民生和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增强咨询服务能力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档案管理部门一旦拥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类原生信息资源,利用各类智能手段和方法增强咨询服务能力也就成为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任务。
3确立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的嵌入性定位
3。1智慧城市综合平台的业务性嵌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跨领域整合各类行政业务,实现行政事务的协同化,通过开放的单一窗口实现便利化服务,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因此,档案管理平台建设不能孤立进行,需要嵌入各类业务信息的迁移和多种业务平台整合之中,同步开展建设工作。
其一,管理层面的体系化嵌入。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涉及面很广,但也有整体布局和分层。分级。分区域。分专业。分系统。分部门的具体规划。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体制上的一致性,可以依托基层档案管理部门按照立档?挝坏闹腔鄢鞘薪ㄉ璺桨附?立基层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在此基础上,按照各级各类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的层级关系和指导关系建立省区市和国家层面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其二,制度层面的适应性嵌入。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综合平台,以政务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原则,通过档案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档案业务管理制度。各种类型的专业档案工作制度和各类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制度。
其三,技术层面的标准化嵌入。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要采取遵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原则,实现与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平台所具有的诸如大数据挖掘。云计算。复杂事件响应与处理等功能模块的对接。
其四,平台层面的网络化嵌入。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可以纳入地区云“建设规划,按资源共享。协同共建的原则,利用地区云“建设的各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技术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环境资源等进行建设。
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标准和规范协同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化嵌入设计。将档案管理平台专业化地接入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在线动态管理,包括在线收集。在线归档。在线整理。在线存储。在线鉴定。在线保管。在线统计。在线编研。在线检索。在线利用和在线咨询服务等,为开展智慧城市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服务提供平台保障。
通过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形成跨界融合与开放共享并重的智慧城市档案管理新模式。通过管理和技术上的再创新,使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在泛在网络环境下,在智慧城市生态体系之中,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联结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业务信息平台的枢纽平台,进而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档案管理的策源地和集聚地,并逐步上升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汇入和辐射的信息枢纽。
3。2档案网络信息安全的前端性控制。加强可信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技术平台建设,进行前端控制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各类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在角色管理。身份识别。权限设置。访问控制。加密控制。容灾备份。入侵防火墙等技术层面的应用已相对成熟,与网络安全技术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也都比较健全。但是,有了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并不等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质量有了保证。因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除信息内容,还包括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背景信息和关联信息,这些信息和电子文件自身内容一起构成了电子文件有机整体。
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进行前端控制,以增强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可信性。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成套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的质量。
4确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体系化定位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实体档案管理,互联网+“环境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6]。还存在标准规范对接。软硬件对接。网络对接。数字资源对接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具体表现为:其一,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加工处理的原则方法。制度规范和标准化工作上存在差距;其二,适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系统不完善;其三,与智慧城市各级各类业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档案管理平台建设较为乏力;其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存量建设不足。增量建设不力,其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成套性的质量控制也不尽如人意等。
笔者认为,以体系化定位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创新和模式转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体系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树立大资源观,将技术与平台。载体与数据共同纳入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框架并加以综合管理。4。1确立各类技术和平台的信息资源属性。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都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应用的今天,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更是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从数字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从档案载体发展来看,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依赖于各种信息平台的全媒体档案载体类型和载体形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载体类型和载体形态中的数据难以甚至不能转化为实体档案形态加以收集。保管和利用。这已经成为传统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因此,应确立各类技术和平台的信息资源属性,将技术和平台作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建设。
4。2确立各类载体和数据的信息资源属性。智慧城市大数据具有跨界生成性和分布存储性,这对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来说是一种挑战。
智慧城市大数据档案管理可以运用云计算平台,用整体迁移上云的方法,在物理分散的情况下实现逻辑上的集中管理。这样,既在逻辑上坚持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又在空间上节省了扩建档案保管场所和新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成本。
对于在大数据基础上产生的数字档案资源,按照数字档案收集管理的相关规定,将其中反映职能工作活动面貌的数字资源归档,实行双套制和双重备份制管理,形成大数据档案。数字档案。实体档案和实物档案并存的信息资源体系。
4。3确立存量资源数字化与应用的联动性。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化的建设,存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基础。
首先,标准联动。存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要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进行地方与行业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工作,在信息资源的标准与规范方面做到无缝对接。
其次,技术联动。结合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开展积极有效和扎实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同时,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条件成熟时融合广播网和电视网等技术,将存量的档案数字资源进行知识化和智慧化加工处理,??现实体档案与数字档案在各类终端设备上的一体化管理,形成存量资源与应用联动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4。4确立增量数字资源线上线下的互补性。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无缝接入智慧城市的各类业务平台体系之中,利用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和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规范与标准,在实现增量资源线上管理的同时,探索线上与线下相协调档案管理新模式,形成线上和线下互补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
5确立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的融合性定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泛在的信息空间正逐步确立,云计算服务平台。移动计算服务平台。多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应用,而且这些应用具有跨界融合性。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以跨界融合性思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开展。在宏观上,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融合创新,同步完善档案法规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规范。在微观上,按照智慧城市建设所属行业,分级。分类。分领域。分行业。分专业地深度融入,开展平台化的档案管理典型示范与应用推广工作,达到统筹规划和全面实施的目的。
档案管理制度融合创新的具体举措是强化体制与机制。政策与法规。标准与规范。创新与示范等设计方面的系统性。导向性。一体化和联合性。
5。1体制与机制的系统性设计。开展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要以管理制度。体制机制。业务标准的融合对接为基础进行。一方面,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与创新,应作为政府主导的系统工程进行顶层统筹的政策设计。制度设计。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管理设计。另一方面,为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要求,认真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为指导,进行体制和机制再创新。通过政策与制度的融合对接,建立和完善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方法体系。
5。2政策与法规的导向性设计。
5。2。1支持数字资源的平台化建设。目前,档案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媒介形式因技术进步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承载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各类业务平台在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以及适应未来网络发展新趋势,提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质量,国家档案局和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档案管理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如国家档案局在颁布的第1号令。第5号令。第6号令。第8~第11号令中,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角度,对新的档案载体形态及其支撑技术的管理问题均作了原则性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设施与安全。归档平台。数据质量检查。载体质量检查。网上交接。脱机存储。成套数量。安全利用。不同载体归档互联。元数据与背景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归档。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社区电子文件归档等多个方面,对有效地开展数字资源的平台化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
从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的角度看,上述规定也有许多值得改进和补充的地方。建议根据泛在网络发展和信息媒介演进的新需求,进行系统化的补充和完善,加大对数字资源的平台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5。2。2支持跨界合作的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专项建设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探索采用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平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存储服务[7]。如,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发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2010年6月1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2014年7月14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2016年5月26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征求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在跨界合作的信息化专项工程建设领域强化政策扶持,推进档案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5。3标准与规范的一体化设计。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类信息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别,与之相适应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尚没有完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不一致性,将会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类数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199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数字档案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如,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54-2014)。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57-2014)和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58-2014)等。这些标准与规范是开展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的基础。
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现有的标准化协作平台,参与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过程,改进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体化的标准与规范体系。
5。4创新与示范的联合性设计。建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部委联合推出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项目库。通过项目库提供相应的项目建设资金,带动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应用与示范,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项目的创新应用推广工作。
建议各省(区。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探索创新与示范联合推动的管理模式,为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新动力。
6确立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的共享性定位
6。1确立技术共享支撑服务的理念。运用云计算所倡导的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的理念,确立技术共享支撑服务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媒体形态和传播渠道,推进档案信息服务的便利化。
运用技术共享支撑服务理念,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系统,实现各类终端的线上档案浏览。检索和借阅。同时,丰富各类专题展览。全媒体立体展示大厅等载体形式,实现线下档案的利用体验。
6。2确立网络共享便利服务的理念。建立互联网+跨界联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开发与服务新模式。便利化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基础是通过综合平台跨界集成各类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档案管理机构自身馆藏并按照社会需求而开展起来的。这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模式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便利化服务要求。因此,确立互联网+跨界联合“思维,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协同开发与服务新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
互联网+跨界联合“服务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的推动作用,即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服务优势的强化。通过模式优化和优势强化,使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和智慧化服务更为有力。
优化档案服务模式可推进传统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六个转变。即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孤军奋战为联合作战。变单平台协作为跨平台协同。变单渠道信息来源为多渠道信息来源。变单向信息服务到交互信息服务。变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变有限服务到泛在服务等。
强化档案服务优势可进一步增强档案信息服务的四个优势。即跨界联合的专业互补优势。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交互的自媒体优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信息集成优势以及技术与平台资源作用发挥的综合优势等。
6。3确立知识共享智慧服务的理念。其一,开展档案内容的智慧化组织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信息资源内容的组织则是其重中之重。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原生信息资源的中心平台,更应当率先开展档案内容的智慧化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信息资源内容的组织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知识化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智慧服务为目标进行。
其二,开展档案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工作。档案内容的智慧化组织需要构建稳定的团队开展工作。团队建设可以在档案馆原有编研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和实战训练等方式逐步形成。通?^团队化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知识化和智慧化组织与加工处理的能力,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档案信息服务的精细化及便捷化要求。
其三,开展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与数字化办公平台。可视化公共平台等相对接,以动态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档案信息内容所反映的对象[8],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水平。
7确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协同性定位
一是确立制度设计的协调性。与体制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和区域人才培育项目相协调,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激励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中,全面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确立教育资源的互补性。多渠道开展现有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类政策资源。行业资源。产学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智力资源等各类资源,联合开展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全方位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是确立培引使用的交流性。确立需求驱动。政策激励。跨界联合。协同共建的人才培引政策,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用交流的理念吸引各领域信息技术与网络优秀人才加入到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之中,形成跨界联合与交流互动的高层次档案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引使用机制。
四是确立能力培养的多元性。通过政策引导,支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跨界融合的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现场训练。访问互动。业务指导。决策咨询。项目管理等活动,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贴近实际,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五是推进成长环境的网络化。建议实施互联网+档案人才行动工程计划项目。通过全媒体信息和技术共享形式,构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自我成长。培育引进。互动提高的在线模式,发挥互联网+“的倍增效应,快速提升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8结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把资源。技术。平台。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思维模式问题是档案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系统化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视角,描述了创新跨界融合模式,驱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框架。笔者认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跨界融合模式进行系统化梳理,在核心要素构建的思维模式研究基础上,向系统要素构建的思维科学研究深化,推进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创新,指导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跨界融合模式创新驱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