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佤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同时也是跨境而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和缅甸佤邦。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佤族经济水平较解放前有所提高,但情形仍不乐观,受历史。科技。资金。交通等因素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和一些落后的发展决策的影响,使得佤族与外界的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因此,必须用新的思想和策略论文网来指导佤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佤族;经济;社会;发展。
建国以来,佤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一个比较原始落后的民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的一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把工作重点转入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以来,佤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比较顺利。
但由于历史和其他条件的局限,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其经济社会仍然发展缓慢,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们收入水平低,单一地从事农业劳作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一。佤族经济的落后原因及现状。
佤族经济落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向前发展,该民族也较原始时期进步了许多。
但是这种进步是相对于本民族内部而言,而与外界其他地区相比却差距较大。
(一)佤族经济落后的原因。
1。历史原因。佤族经济社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历史的影响。原先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在发展中有时忽视了地区特点和民族的文化特点,这是导致佤族地区经济生产落后的原因之一。
2。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佤族主要聚居地区约为东经99°-100°,北纬22°-24°。地处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怒江山脉南段舒展的地带,当地山岭连绵,坪坝很少。“[1]1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和地理环境脆弱的限制,佤族地区交通通达性十分落后,使其与外界的交流少,先进的信息和技术不能进入该地区,导致经济的发展滞后。
3。教育落后,封建思想浓厚。佤族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但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获取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没有更高的追求,这种单纯的思想观念显得很狭隘。
(二)佤族经济的现状。
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调整了生产结构,革除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因素,佤族地区特别是沧源。西盟地区的经济生产得到了新的发展,社会面貌也有所改善。如从严重缺粮的贫困状态到基本满足粮食的需求,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工厂企业,建立了从县城到农村的贸易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我们同样应看到,佤族各地区的发展仍然不平衡。边远山区一些农村村寨,佤族人民住的是低矮简陋的茅草屋,靠生产力低下的农业为生,人均收入不高,且人口不断增加,落后的农业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佤族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寻求发展。
二。佤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分布地域很广,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赋予了佤族丰富的资源。因此该民族具有较好的后发优势和开发价值。
(一)国家政策优势。
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保证了人民和平当家作主的权利。当今,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民族地区带去了新的希望。
沿边地区民族众多,边境结合部都具有与邻国山水相连。通道众多。民族和宗教相同。语言相通。边民往来密切等特点。由此,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边疆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并制定了兴边富民行动的方针政策。
(二)资源优势。
佤族具备很好的后发优势,资源丰富。但由于技术。地理等条件的限制,许多资源并没有开发出来。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沧源阿佤山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被称为可与西双版纳媲美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1)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约70多科,150多属,300多种。其中淀粉植物15种,芳香油植物20多种,纤维植物15种,树胶植物7种,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生姜。辣椒及各种蔬菜;经济林木有紫胶寄生树。茶叶。橡胶。油桐等;药材香料植物有胡椒。砂仁。草果等上百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20多种“[1]11。
(2)动物资源丰富。阿佤山区的动物种类繁多,有不少是稀有珍贵的保护动物。其中,尤以白象是国家的国宝,其次是孟加拉虎。金钱豹。云豹等稀有动物及近百种珍奇鸟类。[1]122。丰富的水能资源。沧源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部,东经98。52°_99。43°,北纬23。4°_23。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2]4阿佤山区山脉走向自北而南,逐渐低缓,山沟纵横交错,构成大小不同的河流,水源充足,是阿佤山乡发展水电事业的丰富资源。
3。土壤资源丰富。阿佤山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紫色土。水稻土等49个土类,12个亚类,28个土属,44个土种。“[1]11土壤营养丰富且类型多种,适合不同经济作物的生长。
4。矿藏资源丰富。阿佤山绵延起伏的大山腹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程度不高但价值大。如金。银。铜。铁。锌等矿藏都已探明,种类达二十余种。初步探明储量1500万吨的莲花塘煤矿是目前滇西南最大的煤炭基地。
在西盟,首次发现地球上的一种神秘矿物质,被定为‘西盟石’。“[2]65。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1)旅游类型齐全:佤族有秀丽的自然山水。名胜古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
(2)人无我有。如喀斯特地貌。白云洞景观。变幻莫测的佤山云海等都是佤族地区的一大景区特色,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3)资源品味较高。如云南省小乘佛教三大古建筑之一__沧源广允缅寺,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139平方米,它是云南省民族地区小乘佛教现存建筑中保存最完美。历史较长。艺术价值较高的一座寺庙,已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
(三)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优势。
佤族文化特色也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饮食上,其饮食具有原始自然的特点。如佤族烂饭。风味别致的捣酱菜。汤菜。充满野味的火烧菜。野味浓烈的佤族生拌菜,这些不仅具有当地的民间特色,而且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健胃生津,适合不同人的口味。
佤族的酒文化是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粗犷。古朴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特色。酒的种类多。味美。清香扑鼻,同时也可以御寒。驱邪。解毒。养生。壮胆。提神。
佤族人喜欢喝茶,有时也用茶来治头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茶道文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本民族特色食品。茶。酒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新,使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将会大大带动经济的发展。[论/文/网LunWenData/Com]
三。佤族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兴边富民行动政策。
1。在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的指引下,佤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的不利因素。随着边疆地区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人口流动率迅速提高,周边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问题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也对边境民族地区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和危害。佤族地区有来自毒品的祸害威胁,境外跨国贩卖枪支弹药。跨国拐卖妇女等丑恶现象也给佤族地区的发展进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管辖,维护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佤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3]
2。佤族地区具有特殊性,表现在边民的特殊。区位的特殊和经济文化的特殊性。政府应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多策并举。
3。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这是符合21世纪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沿边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开发的构想是:以向周边国家开放为重点,在巩固原有贸易市场的同时,向全面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推进;以开放发展为契机,扩大与沿海。内陆省区的经济交流与协作,增加经济要素向沿边地区流动,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等。“[4]佤族为跨境民族,中国加强与缅甸的合作,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拓国内外两个旅游市场,将有利于佤族经济的长期发展。
4。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佤族最为匮乏的资源之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佤族经济的投资,吸引民间投资,招商引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交通。
交通是人们衣。食。住。行四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重要职能部门。“[5]交通运输业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佤族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极其不便,阻碍了佤族与外界的交流。而沧源是通向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之一,西盟县许多乡镇都与缅甸接壤,因此,便利的交通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还是经济贸易的纽带。在佤族广大农村地区,连基本的公路都没有,基础设施极差。国家应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变这种现状,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特色市场的开拓。
1。面对国内市场的疲软状态,要及时调整市场导向,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进军国内市场。
2。利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结合佤族地区大多数特色产品批量小。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特点,促使地方。部门做好协调工作,集中力量,扩大佤族地区特色产品的影响,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选择和培育优势突出的特色资源支柱产业是佤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佤族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贫困民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和培育一批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单靠农业为生。如可以发展糖。茶。胶。材。矿产等优势产业群体。
(五)合理利用资源。
1。佤族地区资源丰富。由于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众多河流形成了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潜能巨大,因此,可以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发展电力。同时该地区降水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业。
2。发展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结合。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结构。
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旅游市场自身的需要,也是改善本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的需要。佤族地区,旅游资源具有天然性,且民族文化别具特色。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发挥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同时带动相关部门。行业的发展,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强佤族的经济实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六)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在佤族地区大力发展了文化事业。
但总的看来,佤族的文化素质仍然很低,封建思想浓重,孩子受教育程度低,对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得少,长大后主要从事传统劳动生产,难以形成突破性发展。要改变本民族落后状态,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改变佤族的命运,必需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知识,培养发展经济的专门人才,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还应落实优秀青年去山区的从教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佤族人民谋长远福利。
四。结语。
总体上来说,佤族地区的经济落后,社会发展程度滞后,与外界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佤族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政策优势。本民族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等都会给佤族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方便。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朴实的佤族人民将会创造出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魏德明。佤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2]陈国庆,谢玲。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佤族[M]。北京: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04。
[3]吴建国,马勇,肖琼。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伏润民,陈志龙,杨汝万。中国西部开发与周边国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111。
[5]东人达。民族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04。[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