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动。出场逻辑与政策延伸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061-02
自从海南率先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到2008年,中组部部署了在5年内选拔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决定。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已论文网达41万多人,目前在岗约22万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作为一项政府通过强制力引导。人为设计并自上而下嵌入到农村社会结构中的制度,并非实现了百分百完美融入“,在一些方面还是出现了明显的排异反应“。本试图通过嵌入性制度理论,以大学生村官身份“作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一。中国村治转型的主观需求――服务性基层组织与新生治理主体匮乏
随着后税费时代国家权力从乡村的退出与城市的发展,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性的内卷化“与空心化“的趋向。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初衷旨在从宏观上使乡村治理摆脱传统的乡村宗族家长制和精英俘获桎梏,实现现代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为基层培养和灌输更多人才,缓解了因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的紧张局势。在此背景下,国家通过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政策为导向,搭建人才流通的桥梁,在解决农村新生治理主体缺乏的同时,也缓解了城乡人才二元结构性矛盾,优化了城乡人才配置,将大学生村官作为乡村治理的新生主体垂直嵌入乡村,作为国家意志的践行者扎根于农村。
二。熟人社会“中国家意志嵌入下的治局之困
1。熟人社会下的结构型难题――嵌入性主体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迷局
大学生村官选拔是由上级组织与人事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具有政治意识。市场观念等知识的优秀大学生嵌入“基层组织,以期实现青年人才与基层政治的制度性衔接。大学生村官制度设定的身份是明确的,随着对农村工作的逐渐熟悉,对实际工作的慢慢接手,身份与角色也将发生转换。大学生村官作为国家垂直嵌入乡土的架构设定,在其嵌入过程中,自然会对传统乡土治理结构产生影响,对于旧式约定俗成般的村落社会关系的均衡结构产生变革,当政治权力介入村庄之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村落中原有的人际关系规则,传统村治主体的村干部在角色转换中处于模棱两可心态,一是原本自己对于公共供给品的俘获“与代理人资格会遭受影响,二是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不信任感与身份认同的困境。
2。乡镇借调之风――基层公务员缩编带来的内生矛盾
现在大学生村官的招录为了基本的公平与人才的吸纳两方面的考虑,在考录公务员的时候不太会考虑地区性户籍条件限制,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地区方言的沟通与专业皆不匹配的情况下,就会大部分会被借调到乡镇里做起了临时“乡镇公务员。本来按照国家给与大学生村官“的定位,大学生村官“是被选派到村里担任村主任。村助理的工作人员,他们理应下到村委会,在农村最基层工作岗位上接受锻炼,深入农村;由于基层编制缩减带来的基层公务员缺乏,很多乡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大学生村官“借调到乡镇工作,使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既不在任职村,也不在村委会工作。所以就架空了所谓大学生村官“,形同虚设。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调查组对江苏省总体调查来看,借调趋向非常明显,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被乡镇或县里借用,超过60百分号的人上任半年之后都被安排在乡镇办公室工作,村里的职务只是挂名。
那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村官都会刮起乡镇借调之风呢?第一,大学生村官本身不愿意去村里工作,缺乏奉献精神与艰苦奋斗,易受社会风气与自身错误扭曲的价值观影响,他们很多人从开始就是抱着混“基层的想法而不是从基层干“起的想法。第二,农村工作复杂性,大学生村官自身无法改变现状。农民现在较缺乏组织性,文化素质有限,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推广较难;干部群众的矛盾仍然较大,村领导尤其是村支书或村主任惯于一言堂“,根深蒂固难以突破改变,他们更不可能支持大学生村官插手现有的乡村秩序与利益安排,且乡镇政府与村领导有其传统的治理方式。第三,基层公务员编制的减少与服务性基层组织建设导致必须截流“这批生力军。
三。解构与重构――江苏省政策创新与理论生发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新生事物,是党中央着眼长远培养基层后备干部的战略举措。推进这一重大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宏观层面的整体性设计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即需要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谋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走向,国家应担负无可替代的引擎角色。
1。加强涉农专业招录,推进地缘化倾斜
从2007年启动1011工程以来“,连续多年,江苏一直坚持化选聘,每年选聘数千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任职工作。据课题组的重点调研,江苏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比例达到80百分号左右,近年来由于985高校“可以免试,常州2013年大学生村官一半以上来自985高校“,课题组的重点调研发现:江苏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分布较为分散,尤其其中涉农专业比例不足5百分号,事实上,选聘大学生村官是直接到村任职工作,农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畜牧业等,农村的主要人口是农民群众,农村的主要工作离不开涉农专业,而且现在农林类院校的招生与学生就业普遍不太理想,这样一个良性的嵌入选拔机制,可以改善农林院校的招生和就业状况,这类大学的学生在农村更能够有施展拳脚的地方,农林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依托母校的学术优势给所在地区带来合适的项目,因地制宜,这样既能发展大学生村官个人,又能够加强学校与地方的产学研的合作。2。政策性考量与规避策略主义
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身份困境是制约当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有必要从源头上正本清源,准确定位大学生的身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良性发展。首先,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身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文社会环境各异,对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和能力上接纳的程度各不相同。各地可根据需要和能力制定适合本地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给予大学生村官恰当的身份。比如江苏省明确规定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待遇,其次,特殊问题特殊对待,灵活机动留住人才。为了让任期已满的优秀村官能够继续留任,能够参加村委会选举投票,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增加相应条款:户籍不在本村,但党团关系已转至所在村,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应当对其进行登记,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干部“的制度安排。从各地的实践创新来看,现在能担任村委会主任。副主任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偏少,但今后相当长时期引导和支持更多优秀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做法必然更加丰富和有效;尽管理论创新和相应法规修订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大学生村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在农村实现建功立业的梦想是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更是曲折的。
3。完善保障机制,解除后顾之忧
研究和制定相关激励和保障政策,包括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同时,面向大学生村官安排专门职位定向考录公务员。例如:江苏省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苏北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将由财政全额返还。此外,各地还非常重视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举办大学生村官评先创优活动,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站,开辟大学生村官论坛,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等活动,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造营造社会氛围。这么好的激励政策和展示平台,能让大学生不心动?
国家行动。出场逻辑与政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