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我们的此次调查以2007年开始实施的奖。贷。助。补。减。偿“五位一体的混合资助政策为内容,以德州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在德州在校就读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调查样本。具体情况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被调查学生的层次结构包括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考论文网虑到二。三年级的学生对政策关注度较高,所以调查人数比例较大。此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0份,回收率98百分号。
一。调查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
调研小组统计的490份问卷调查数据情况是:其一,被调查对象情况:一年级学生106人。二年级学生192人。三年级学生118人。四年级学生74人;其二,户籍情况:农村户籍94人。城镇户籍396人;其三,被调查对象资助情况:获得过资助的110人。未获得过资助的380人。其四,问卷相关数据分析,77。5百分号的被调查对象没有被资助的经历,22。5百分号的被调查对象有获得过资助;55百分号的被调查对象曾因为学费苦恼过;关于现行的资助政策是否科学有效来看,33。7百分号的学生认可,48。2百分号的学生说不准,18。1百分号的学生持否认态度;43百分号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除了有关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之外,辅导员和班长的意见对学生困难资格的认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此问卷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肯定态度,对奖。助学金等资助方式认可度很高。在最喜欢接受的资助方式“中,自高到低依次为奖学金(25。5百分号)。学费减免(23百分号)。助学金(18。3百分号)。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都是16。6百分号)。16。6百分号的同学选择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的资助方式,但是在你是否愿意通过资助来完成学业“中却有67。8百分号的学生选择是“;这说明高校多数学生只有通过自助方式完成学业的良好愿望,实际选择时还是习惯于接受无偿资助。76。4百分号的学生愿意在成长课堂听课,愿意参加困难学生组成的公益社团,开展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引导自己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确立个人成长与努力的方向。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救济困难家庭学生入学,调节资助资源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通过对德州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调研发现,学生资助政策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基本上是单一的无偿经济资助。这种资助方式以平均分配为特征,以无偿资助为主要方式。
站在宏观角度看,从理论上来说,现行学生资助政策成效非常显著。从微观角度和政策具体实施情况看,现行学生资助政策也显现出越来越多来自制度本身及其在实践中的问题。一是资助主体。认定主体和发放主体分别存在职能错位,并由此产生工作成本高。重复资助。免费搭车“等一系列的情况;二是对特困学生资助欠缺;三是奖助学金比例失调,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资助教育功能缺失严重;四是资助政策执行监督缺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对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用举足轻重,若这些问题不能合理解决,资助政策就缺乏可持续性,很难科学有效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势必会影响教育机会的平等。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难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初衷: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措施
1。调整资助主体职能,增加资助工作效能意识
高校学生资助模式中,政府是资助主体。其在完善资助模式,健全政策法规,协调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利益等方的不足以及其资助模式设计内容不科学,导致与实际需求的不对接。
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建立完善科学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职责。建立各方积极参与,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机制,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的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政府要不断创新,健全学生资助模式,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建立起能平衡相关各方利益的政策机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实现其责。权。利的统一,确保学生资助政策机制正常运行。各方学生资助主体职能明确,责任到位,既能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会极大地增加学生资助工作效能。
2。实行生源地资助政策,满足学生多样化资助需求
由于资助主体职能错位,资助模式内容设计不科学,由此产生了资助工作成本高。特困学生资助欠缺。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搭车“。部分学生重复资助等一系列问题。
现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运作程序比较合理,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大体情况是,由生源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学生贷款资格,协助金融部门发放和回收贷款。根据贷款回收情况,生源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获得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在生源地办理助学贷款,既方便了学生,也降低了工作成本和贷款风险。参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我们应该考虑以生源地为主的学生资助模式。我们资助的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然是家庭经济困难,其困难资格由生源地核定并对其进行资助,会比较合理。这样,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在生源地通过民政部门一次核定后,按需求在生源地申请贷款。学费。生活费资助,方便了学生,节约了工作成本,避免了重复资助。
这种生源地资助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特困学生的个体需要,还能避免重复资助,免费搭车“,工作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3。转变资助理念,重视资助政策的激励功能
对高校资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07年开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但高校资助理念一直以无偿资金资助为主,单一的经济资助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等方面严重不足。
我们的高校资助工作在积极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到资助工作的对象是人,只有实现人的个体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人的心灵只有保持开放状态,才能往上提升。真正的智慧,是自己觉悟和体验到的。高校资助工作必须进一步提升资助层次,从简单的帮助学生维持生活提高到引导学生真正的成长进步,实现资助的人文关怀。在工作实践中,除了要关注高校资助工作的社会正效应,还要关注学生自身内在的成长及其理想追求。
4。加快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法治化建设,为资助政策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法治化建设迫在眉睫,只有出台相关法律,为资助政策实施提供法律依据,才能实现政策目标,维护政策实效。
目前,高校资助政策是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发出,工作开展没有法律依据。仅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条中涉及了高校学生资助问题,该法案颁布十余年间,学生资助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法案实施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为此,应加快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出台相关法律,做到依法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学生资助这一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总之,对于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完善和推进。但是,在一些问题方面,高校完全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德州正是围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核心目标,合理平衡学生资助资源,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高效有序地保证了学校内部资助工作的管理顺畅。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