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监控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97-01
一。的政策监控机制现状分析
目前的政策监控由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党。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来执行。
(一)人大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法律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人大监督实施不力,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有的监督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在监督方面对法律法规和人大的有关决议决定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够,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监督不力。
(二)监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专门机构,如监察。审计部门,都存在于行政机关内部。在领导体制上,监督机构不仅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同时也受同级党委。行政的双重领导。在这样的双重领导体制下,往往是本级党委。行政机关发挥了更大的领导作用,而业务上的垂直领导作用得不到保障,同时监控主体的财政经费。人员编制。人事任免等方面由监控客体控制,监控主体不仅没有与监控客体平等的地位,还形成一种监控主体受制于监控客体的附属型监控关系,因而严重削弱了监控的权威性,弱化了监控机构的职能,甚至形同虚设,致使种种监控不力的现象频频发生。
(三)法律不健全,法律制约不力
迄今为止,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较多,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结果是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也很难落实。
(四)党政职能不分,责权不统一
表现在权力制约上,党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包揽和取代了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约。这便直接导致了在执行党组织决定的过程中实施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往往很难受到查处。同时,目前行政机关责权不统一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如管事的机关和人员没有权,有权的机关和人员不管事。
(五)监督制约不协调,未构成合力
国家政策监督制约体制应是一个由多种制约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的监督制约形式之间必须密切协调。互为补充,才能有效地发挥政策监督制约的整体功能,真正达到政策监控的目的。目前政府内部监督制约的几种形式,如审计监督。行政监察。行政执行监督检查等形式之间经常发生不协调。不配合甚至摩擦与相互掣肘等现象,而且各种监督制约形式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监督制约范围,工作中又互不通气,这样一方面既造成了许多重复监督制约的现象,同时又使许多应该受到制约的对象处于无人过问的盲点“状态。
(六)司法监控在极为弱化
中国实行议行司合一“的宪政制度,而不是三权分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一样由国家权力机关所产生,向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这种宪政制度决定了司法独立有别于三权分立“国家司法独立的某些基本特征,审判权的行使处于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但就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言,通过这样的立法在宪法和法律上并无障碍,主要是对司法独立程度的价值取向问题。
三。完善政策监控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用法律规范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及终结等各个环节政策监控机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除执政党系统和行政系统的政策监控之外,其他主体的政策监控均存在着功能弱化现象,即存在着不敢监控。监控不力或失职之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缺少发路的保障和健全的制度。
(二)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监控者的能力和素养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建立者对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质量,对于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更有助益。
(三)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运行之后,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监控机制体系,对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有力的监督与控制,但是为了监控更加有效。科学。合理,应当制定成文的具体实施细则。
(四)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除上述人大为首的六大监控机制外,应当发挥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的辅助性监控。
(五)增加舆论的透明度
一个国家的政策监控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该国舆论的透明度,其因为舆论的透明度对政策监控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大众传媒和公众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忽视,一个有效的政策监控需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总之,政策监控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随着法制建设政策监控机制也会不断完善,做到科学。有效。合理的政策监控,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实现中国梦!
政策监控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