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为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保护自然资源,构建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家。河北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多规合一“,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的目标[1]。现阶段,国家正在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具体方论文网案,各地正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基础工作,其中科学组织全域国土空间开发基础评价。明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情况是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
縱观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较典型的包括德国古典经济学家杜能的同心圆“理论[2],以城市为中心将周边土地划分为农业空间。林业空间。畜牧业空间等;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土地利用变化量化研究[3],则主要是GIS空间分析法[4],如通过遥感影像的像素变化进行检测,生成土地变化检测图[5-6],以及Probit回归模型[7]。CA模型[8]等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绩效。土地开发利用基础理论。适宜性评价及功能分区。空间管制及综合评价等方面。但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基础工作,如以生态为指导的基础评价。数据基础的协调统一等相关研究仍待深入。本文以河北省易县作为研究区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将生态空间保护作为首要出发点,提出了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的对策建议。1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易县古称易州,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太行山北段东麓,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该县旅游资源丰富,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云蒙山。千佛山。洪崖山等红色。人文。自然景观应有尽有,集山水古迹“于一身,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全省19个特色休闲县市之一。易县矿产资源丰富,盛产花岗石。石灰石。建筑砂等,被称为中国石材之乡“;全县森林植被种类繁多,林木覆盖率达48。3百分号,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易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还享有万两黄金县“。全国磨盘柿之乡“等称号。
1。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8_2016年保定经济统计年鉴[9-17]。
关于国土利用规模及空间利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定性分析为主,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更全面剖析研究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情况。
2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2。1国土利用规模现状
根据2017年易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對易县土地利用现状整理如表1所示。
2。2国土空间利用现状
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分类及相关标准规范[18],将易县各类型的土地进行整理归并,形成全县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具体对应关系为:生产空间包括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生活空间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空间包括林地。水域。自然保留地[19]。经汇总,易县生产空间60610。33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91百分号;生活空间13386。69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28百分号;生态空间179497。27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0。81百分号。
2。3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2。3。1国土开发强度国土开发强度是指某时期建设用地总规模与行政区域总面积的比值[20],2017年,易县国土开发强度为7。60百分号,低于同期保定市及河北省国土开发强度(其中保定市国土开发强度为14。34百分号,河北省国土开发强度为11。89百分号)。从各乡镇看,国土开发强度区域间差异较大。位于西北部山区乡镇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国土开发强度较低,以蔡家峪乡最低,为1。21百分号;位于东南部平原地区乡镇交通便利,国土开发强度相对较高,以中心城区所在地易州镇最高,为36。44百分号。
2。3。2节约集约用地2009年,全县建设用地地均GDP27。70万元·hm-2,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21。36万元·hm-2。2017年,全县建设用地地均GDP70。88万元·hm-2,较2009年增长155。88百分号;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74。51万元·hm-2,较2009年增长248。83百分号。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远大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国土开发利用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2009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69m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52m2。2017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28m2,较2009年下降41m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65m2,较2009年增长13m2。随着易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及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有所下降,城镇工矿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得到提高;同时大量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甚至荒废,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不降反升,粗放利用趋势未得到有效缓解。
3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分析
3。1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
3。1。1区域间土地类型差异明显易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水域等均有分布,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用地类型区,为国土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全县27个乡镇自然形成3个区域:东部平原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耕地连片集中。土层深厚,是全县种植业集中区,有利于农。牧。副业综合发展;中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果林农综合利用特点,其中园地面积较大,形成以柿。杏。李子。核桃等干鲜果品用地区;西部深山区,以林地为主,人均耕地少,形成林业生态用地区。
3。1。2生态资源基础雄厚易县生态资源以自然山体为核心,以河流。山脊为廊道,以自然保护区。湖泊水体。自然林地为生态源和生态核,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为易县。雄安新区及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天然生态屏障。以自然资源为组团,全县总体上形成了一带。三区。三心。五廊,多核“的生态空间结构。其中一带“即太行山生态带;三区“是根据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将全县分为东部平原农业生态区。中部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区。西部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区;三心“即云蒙山景观生态核心区。狼牙山景观生态核心区和易水湖景观生态核心区;五廊“即县域内五条主要河流廊道,是贯穿整个县域,联系山区生物多样性区域与平原生态农业区的生物走廊;多核“即分布在区域内的各类生态核。
3。2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2。1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生产空间保护矛盾突出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易县生产。生活用地多集中在东南部平原地区,而西北部山区生产。生活用地多沿沟谷呈带状分布,且多分散不成规模。通过将全县各乡镇建设用地与耕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建设用地与耕地分布区域高度重合,如易州镇。塘湖镇。高村镇高陌乡等东南部平原乡(镇)既是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区,又是优质耕地集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对农业生产空间带来巨大压力[21]。随着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易县经济社会将迎来跨越发展期,农业生产空间尤其是耕地资源保护形势日益严峻。3。2。2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2017年,易县国土开发强度为7。60百分号,低于同期保定市及河北省平均水平;且城乡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不充分,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65m2,远高于国家人均150m2用地标准。经统计分析,全县近年来建设用地平均增长速度0。24百分号,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0。16百分号,建设用地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国土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未达到有效增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4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措施
4。1增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力度
现阶段,增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根本,针对县域内国土资源不同的利用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领域综合整治。农业生产空间综合整治,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综合采取生物。技术。工程等多种措施[22],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为重点,全面拓宽农业生产空间。城乡空间综合整治,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为抓手,加大低效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存量用地空间,真正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生态空间综合整治,以重要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开展保护。修复与维护生态效用等工作,建设美丽生态国土。
4。2开展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因地制宜构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評价指标体系[23],针对不同类型资源开展专业性评价,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为主要因素,进行生态价值重要性及保护程度评价;以集中连片度。耕地质量。土壤养分含量等为主要因素,进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及效益评估;以区位。人口。交通。产业等为主要因素,进行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全县国土空间进行初步划分,按照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原则,优先保障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用地,形成农业。城镇。生态三类空间,以此科学合理确定各区域主导功能[24]。
4。3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及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性部署[25]。国家高瞻远瞩,将推进多规合一“,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按照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协同。绿色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明确空间发展目标和格局,划分三区三线“,统筹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保护等主要空间开发,实现国土空间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
河北省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