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主要将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消费方式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不同的特征。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多立足于研究者自身的视角,忽略了研究对象的自身主观能动性及内在的需求,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采取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消费方式,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和消费方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通过对南通市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和消费方式的研究,意图探寻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特点和身份认同的现状,进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正确处理身份认同和消费方式的关系,从而探索突破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的突破的有效途径,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持续、高效进行。
2 文献综述
2.3 农民工身份认同与消费方式研究
作为一个新兴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出现时间较短,国内许多文献主要研究整个农民工群体身份认同和消费方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比较薄弱。
2.3.1 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研究
(1)宏观角度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处于一种隔离状态,户籍、身份等因素约束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是接受自己“边缘人”的身份,并说服自己接受这种制度因素带来的不平等待遇(陈映芳,2005)。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快,农民工群体便试图通过各种新的方式为自己建构新的社会认同(王卓梅,2012)。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生活、消费方式表现出更多的认可,在消费行为方面呈现出模仿城市居民的特征(纪江明,2013),与原有的农民身份相比,他们更愿意获得城市户籍 (李伟东,2009)。
除了户籍制度外,身份认同还与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深层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过程,也是接受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从初期刻意的模仿城市居民的穿着到将生活方式内化为一种习惯,农民工开始自觉接受城市的文化特色(周明宝,2004)。在社会交往方面,农民工认为,农民工这个身份是外界、特别是城市居民强加给他们的偏见,部分农民工甚至自我否定其农民工身份(彭远春,2005)。
(2)微观角度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农民工的身份具有过渡性的特征。作为游走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人”,他们依旧是城市人眼中的农村人,而作为身份认同的主体,绝大多数农民工否认和模糊自身农民户籍,认为自己是城市人(闫超,2012)。务农时间越短、留在城市意愿越强烈、对城市的印象越正面的农民工,对于农民工身份的认同感越低(彭远春,2005)。
初期,农民工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定义的身份认同,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市民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民工已经可以主动选择如何建构自身身份,具体过程如下:通过炫耀性行为淡化原有的农民身份——以城市居民为参照,选择消费方式,完成经济层面的市民化——自我素质提高,实现社会、文化层面的市民化(刘胜,2010)。
2.3.2 农民工消费方式的研究
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兼具城市现代化和农村传统化的双重特点,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消费观念(王劲松,2007)。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为了应对现代化城市文化的冲击,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在消费方式方面趋向于模仿城市居民,并表现出较强的融入城市的愿望;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减少消费支出,增加储蓄,为将来回归农村做好准备(康有财,2009)。从恩格尔系数和居民消费支出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农民工。但在消费带来的满意度水平测量中,两者差距却不太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民工的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较高 (钱雪飞,2003)。农民工消费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农民工自身条件、受城市影响程度、所处消费环境密不可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消费类型呈现出多样化,消费行为现代化,消费心态趋向于前卫(严翅君,2007)。
- 上一篇:员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探析
- 下一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
-
-
-
-
-
-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