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课程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1]。为了促进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极大需求,依托广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以国论文网学文化为灵魂,以双证制“为辅助,广州城市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于2007年实施了2+1“(2年校内学习。实训,1年校外顶岗。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此模式下,围绕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按照课程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构建了具有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至今为止,旅游管理专业已培养了3届毕业生,毕业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就业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1根据区域旅游。酒店和会展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和会展等企业,具体岗位工作有:旅行社的计划与外联。接待。旅游产品营销和导游服务,酒店的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和酒店营销等。以上岗位需求,本专业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强化旅游服务与营销技能培养,培养符合区域旅游。会展行业需求,适应生产。经营和服务等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雅文化素养。高水平旅游。旅游服务与营销技能的人才。
1。2根据企业岗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核心课程
本专业与省市旅游局。外经贸委。广之旅。碧桂园凤凰酒店。文化假日酒店等单位密切合作,参照旅游。会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融入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素养,构建以核心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创新精神,通晓旅行社。酒店和会展服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素养,较熟练掌握旅游服务和营销的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等。
1。3根据岗位工作技能需要设置工作任务,突出课程实践教学
设置工作任务的指导思想,是把企业岗位所需工作技能具体分解为很多独立的工作内容,每完成一个工作内容,相当于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整合各项任务直至培养学生从事岗位工作的实际技能,掌握职业岗位范围要求的业务技能。沟通能力。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实训。课程观摩。课程专业技能实训。毕业实习等必备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百分号。
1。4将双证制“纳入课程体系中,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
专业应将专业职业技能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即要求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国家旅游局或旅游行业认证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酒店前厅客房服务员证。导游证。调酒师。咖啡师。茶艺师等。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实践技能的实训及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持多证走向企业工作岗位,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2。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结合以上基本思路,以构建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核心,以培养专业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素养结构。
2。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
设计四大课程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职业素质与专项技能模块。专业素质与技术应用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使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
(1)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素养与政治思想素质,达到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调适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2)职业素质与专项技能模块
通过学习,使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商务策划能力。旅游从业素质与公关能力。管理素质与基层行政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公关能力。营销能力。
(3)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导游英语交际能力。导游带团。讲解与应变能力。计划调度与外联能力。旅游线路策划规划和产品设计能力。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销售技能。会议。宴会的策划与管理能力。酒店英语交际能力。康乐服务与管理能力。调酒与酒吧管理能力。旅游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能力。旅游酒店营销策划能力。旅游促销能力。旅游公关能力。
(4)素质拓展模块
通过校(院)级任选选课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拓展能力,包括旅游软件操作。旅游文化认知。旅游创业。旅游摄影等能力。
2。2建立以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
①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入学教育。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廉政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国学精粹。经济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环境保护概论(公选)。社交与职业礼仪(公选)。摄影技术(公选)。演讲与口才(公选)。网页制作。广告设计。校园文化活动。
②专业必修平台课。现代管理方法*。统计。市场营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调适技能*。旅游英语*。旅游礼仪*。会展旅游策划与组织*。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
③专业必修方向课
a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英语听说实训*。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与技巧*。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旅游规划与产品设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营销策划。
b酒店管理:酒店英语听说实训*。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服务技能*。会议与宴会的策划与管理*。酒吧实务与酒水调制。酒店配餐技巧。
c旅游与酒店营销:酒店英语听说实训*。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促销实务*。旅游营销策划*。旅游公关实务*。热点旅游线路与广东特色旅游资源讲座。前厅管理。
④专业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软件应用。旅游创业。旅游摄影。导游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客源国概况。旅游应用文写作。旅游景区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
①基本能力及技能:围绕基础性课堂教学开展计算机基础实训。电子商务与网络实训。岗位认知见习等;
②专业能力及技能:围绕专业性课堂教学实训开展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导游带团实训。酒水调制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前厅与客房服务技能实训。旅游营销实训等课程实训;
③综合能力及技能:围绕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开展旅行社。酒店和会展服务。经营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及技能实训。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保障和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除了课程设置要围绕社会需求。岗位需要。学生学习可持续性等,还应充分考虑实施课程教学体系所具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实习(训)基地。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开发等方面的建设尤为重要。
3。1校内外实训基地是确保课程实习(训)环节高质量完成的根本保障
高职高专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条件[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通过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大量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素养。职业能力。因此,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四位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与广之旅。文化假日酒店等龙头企业共建3+5+19“(3个校内软件实训室,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9个校外实习基地)个以服务+营销“为核心技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咨询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共享实训平台,保证了大量实践教学技能性课程的需要。
3。2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
双师素质“型教师主要指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或从业职业能力的教师。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单纯依赖于人才的引进,更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或者从旅游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本专业构建了双向流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行业专家进课堂。聘请一批旅游行业精英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形成了专业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近5年来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聘请旅游行业专家5人,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5人,客座教授2人,兼职教师21名,专兼教师比不低于14:21。
3。3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和开发是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托
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课程教材采用工学结合的教材与自编教材。在征订的教材中主要是选订高职高专面向21世纪课程等系列教材,以保证教材的权威性,同时选用教师主编与参编实用性强的正式出版教材。教材建设和开发应围绕校企合作,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开发与设计专业课程,使其成为课程建设。开发的重要主体,实施教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本专业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旅游企业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工学结合教材,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先后开发旅游规划原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导游实务与技巧。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教材,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4。结语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以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工作技能来设置工作任务,融入双证制“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当然,课程体系建设应是动态的,可持续性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素养的旅游知识。职业能力型人才。
立项课题:广州城市职业教研课题(JY2008016)。(JY2010008)资助。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