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数十个民族在此地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其中,世居在此的有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和土族,在长久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论文网如果洛。玉树。海南。海北黄南。海西等地的藏族赛马。赛牦牛。射箭。抱石。围棋。藏戏。负重。古朵。朵加。拔河。游泳。博克;化隆。门源。大通。民和。湟中。贵德。祁连和西宁等地的回族赶木球。掼牛。爬木城。回族武术打梭儿。训鹰;互助。大通。民和。同仁。乐都等地的土族轮子秋。拔腰。蹬滚。打毛蛋。台毽巴嘎。骑马。射箭。拔河;分布在德令哈。格尔木。都兰县。乌兰县。祁连等地的蒙古族摔跤。赛马。射箭。套马。蒙古象棋;分布在循化。化隆甘都乡。西宁。黄南。海北等地的撒拉族打岗。蹬棍。拔腰。打蚂蚱。撒拉赛瓦。皮筏子。摔跤。举重。射击等等。
二。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特征
1。民族性。独特性
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比较,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气息。以少数民族节庆作为依托,体现的是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同时突出其娱乐性。表演性和可观赏性,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虽然,近些年来某些民族节庆逐渐淡化了其本身的本来含义,娱乐成分越来越浓(如:藏族的落赛“。祈愿大法会“),但对于本民族之外的人来说,一般具有新。奇。特“等特点,这也使之受到了外界的青睐。
2。地域性
由于环境不同,青海省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青海境内的祁连山脉。黄土高原以及青藏高原是蒙古。回。藏。土族。撒拉族等主要民族的聚集地,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较差,当地的居民习性也与其他省份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豪爽。粗犷,尚武。崇力的气质和个性,这也就促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藏族的射箭。赛马,土族的轮子秋。安召舞,蒙古摔跤,回族歌舞等。这些体育项目,无一例外都具有自身民族的地域性质。
3。节庆性
青海省各少数民族由于其地域上的差异,其传统体育的产生来源除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之外,还与各民族的传统庆典息息相关,并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主要以其本民族重大的节庆作为依托,从节庆的类型上看,大致可分为宗教祭祀类。新春伊始类。婚恋郊游类。农事生产类。娱乐狂欢类五类。如:青海境内蒙古族每年七八月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在大会上会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回族的古尔帮节中,进行赛马。叼羊等传统体育活动;藏族的望果节“,进行饮酒。歌舞。赛马。射箭等欢庆活动;土族七月会“期间会举行轮子秋“。安昭舞“等欢庆活动。
4。宗教性
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最初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为宗教而服务。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变化中,某些节日以及体育活动逐渐淡化了其本身的含义,娱乐性质越来越浓,但并不代表人们完全把这种信仰所摒弃。青海省各少数民族宗教祭祀种类众多,如:伊斯兰教的圣纪节,在向寺院捐公德“同时,还进行耍狮子。舞龙灯“等活动;青海省境内的藏族居民信仰的主要是藏传佛教,在藏族中开展的较为普遍和流行的传统体育活动大都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直接起源于宗教。
5。艺术性
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宗教性决定了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必然也是一种艺术。蒙古族的蒙古式摔跤。土族的轮子秋“。藏族的赛牦牛“。保安族的夺腰刀等项目都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艺术性。同时,青海省少数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文化形态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如青海著名的花儿“。人神共舞的热贡艺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土族那顿(七月会)“以及流传千古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等,都为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些文化形态与民族体育相辅相成,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来源和基础。
三。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较落后
尽管近年来青海省经济情况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较之全国其他省份,青海省的经济还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进而导致了相关部门以一种落后的思想观念。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对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经验,并未挖掘本省民族体育的特色,有时候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利益。要使青海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走开放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2。开发粗放,品牌不强,重点不突出
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处于无序状态,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民间投资有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许多体育项目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作为某项活动的点缀,并不能真正形成独立的传统体育项目供游客观赏娱乐,例如:青海省互助县的土族风情村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且多次在国内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的金奖的轮子秋“作为打包产品一带而过;而撒拉族的打岗“。打蚂蚱“以及皮筏子“在撒拉族民族文化旅游中则容易被游客忽视。由此可见,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仅只能作为少民族文化旅游的陪衬,由于开发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开发商不可能将它们作为独立的旅游项目来开发,也就无法深层次的挖掘它们的文化底蕴,显然,这使得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已经打造好的品牌不强。不精,从而直接影响到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3。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随着以大美青海“为主题的宣传营销以及青海环湖赛“的成功举办,青海省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大省之一,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来青游客并不是以青海省为最终旅游目的地,而是以之为中转站,在青海省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直接转向西藏和新疆。青海旅游业尚如此,更别谈刚刚起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了。虽然,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走向舞台,逐渐被世人所知晓,如互助的轮子秋“,但相对于有着丰富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青海省来说,还远远不够。
4。专业人才资源短缺
对于为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服务的员工来说,多数外语能力有限,对顾客服务的标准普遍不高,环境讲解。信息提供和以及知识讲解不太有效,管理。督导和经营能力不足,多数经理对国际市场情况了解甚少,导游人员受到的培训考核力度不够,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旅游规划。开发。营销和管理能力有限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四。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推向市场
将现行社会的宣传方式(报纸。书籍。书刊。电台。电视。互联网)充分运用到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上,做好青海省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形象设计,并将设计好的形象进行推广营销,如七彩互助“等,在游客心中形成既定的旅游形象。同时配置优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套餐,借助口碑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增加游客的重游率。建立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网站“,将青海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全面而详实地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高原特色,从而使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2。加快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力量决定一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经济的支撑。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涉及民族。宗教。历史。自然。地理等各领域,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独具特色和魅力,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人。财。物的大量投入,因此,要加快青海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步伐,必须促进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青海省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宗教信仰等特点,建立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完善基础设建设尽量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从而达到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双丰收的局面。
3。加大政府的主导作用,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要使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企业等相关部门结合起来,由政府统一监管调控规划,尽最大力量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根据国家的政策,从市场的角度对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选择。包装,统一管理规划。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在各县市。各景点应合理分布,尽量避免产品项目重复,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套餐,要和当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要符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要成功开发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要熟知旅游业务,既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又要突出民族特色,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比对一般旅游人才的培养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更多。
5。突出优势,打造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
充分利用青海省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点,扩大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的影响力,建立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村。充分发挥青海省环湖赛“的品牌效益,带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品牌发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将青海少数民族风情与独特的自然风光相结合,推出一些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刍议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