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城市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就本质来说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对旅游论文网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由于旅游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消费需求的情形下,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机制。路径和模式必然会有所差异。港口城市宁波市旅游业在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和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着旅游产品服务体系不全。旅游企业综合实力不强。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旅游发展要素受制约明显等不足。当前,港城宁波市的旅游业已进入新一轮内涵式发展和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以现代服务业的视角深入思考旅游业内涵式发展,发挥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在明确转型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业对港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
(一)成为助推港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
自2009年以来,宁波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6百分号,快于同期服务业总产出增速9。3个百分点[2]。具体表现为:首先,从旅游经济总量指标来分析,规模逐渐扩大,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宁波市统计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旅游业已实现增加值317。77亿元,占该市GDP的5。24百分号,并且,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2。95百分号[3]。其次,在2000―2011十二年时间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年均增速14。07百分号,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18。51百分号,旅游总收入的增速大大超过GDP以及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且,旅游业也成为外贸创汇的重要领域,增创的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度尤其明显,高达25。07百分号。(见表1)[3]。再者,旅游业日益显现出其在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已确定旅游业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成为拉动港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重要力量
2012年宁波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420。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4元),表2显示,吃住行游(住宿。餐饮。景区游览。长途交通和市内交通)等必需旅游花费占到人均花费总额的69。6百分号,高出全省人均旅游花费2。9个百分点[4]。其中,住宿花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长途交通花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文化艺术。娱乐旅游花费所占比例较2011年分别上升0。2。0。8个百分点[5]。分析旅游总收入结构,可以看出旅游活动六要素中食。宿。行的消费比重呈总体下降态势,而游览。购物。娱乐的消费比重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很显然,该市旅游收入的不合理结构已有改善,总体旅游消费水平已经提升,旅游业对商务贸易。休闲娱乐。文化传媒等其他行业的带动性增强。
这几年来,伴随着宁波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投资也呈另一大亮点,那就是投资商投资开发旅游项目的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12年宁波市共有在建旅游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1242。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91。9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14。3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5。51亿元,约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百分号,圆满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6]。并且,在这些旅游项目建设中,除旅游基础设施和传统观光服务类项目外,一些新型的。高端的。跨产业的旅游新业态处于加速推进的态势。这些项目是文化。体育。商贸。农业等多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项目,能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新型旅游投资项目联动性增强,休闲业态投资明显增加[7]。
(三)成为港城扩大服务业就业的主渠道
旅游业拓展就业渠道的成效比较明显,主要体现为:一是旅游投资创造的就业比例高;二是旅游业投资创造的直接与间接就业的比例大。2012年宁波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864。5万人次。按国际通行的旅游接待人数与直接就业人数比(国际为15∶1―25∶1,国内为245∶1―40∶1),假定全部按40∶1计算,2012年宁波市旅游业可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为146。6万个。目前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4余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为70余万人,分别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的10。4百分号和51。9百分号[8]。
(四)为港城其他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旅游业发展推进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建设。比如,10多年来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最佳旅游目的地等活动,政府在城市景观美化绿化。老城改造。东部新城建设。断头路“改建等基础工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普遍提高了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不但在外观上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塑造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特色鲜明的城市内在形象;也影响着全市主要服务产业素质的提高[9]。其次,旅游业为服务业发展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例如,2009年宁波市作为全省旅行社品质等级评定的试点城市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旅行社品质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引导企业标准化管理和做大做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现在行业外越来越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旅游招标。评选活动时提出星级要求,如总工会的疗休养招标。市质监局的宁波名牌“评选以及各地的奖励旅游招标等。第三,旅游业发展推动外贸创汇和吸引外商投资。海内外游客在商务洽谈。会展。投资考察中了解和认识宁波,增强投资和贸易经商信心,为服务业发展和利用外资水平创造机遇。例如,2012年宁波利用浙洽会“吸引浙商回归投资旅游项目,实现了3个项目场外签约,协议利用外资2059万美元,总体上形成了商旅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港口城市旅游业内涵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观旅游产品含金量。旅游产业辐射带动性。旅游产品促销机制和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队伍。旅游目的地法律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宁波市还面临着如下不少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旅游战略定位没有充分体现城市的国际目标
与世界各地其他一些著名旅游城市相比,宁波市的旅游产业战略定位对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的国际“两字没有充分体现。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最终实现8。6亿美元的旅游外汇收入,这样的战略目标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甚至离厦门。深圳以及杭州三个相似城市的2011年水平都相差甚远。近几年来,与宁波同为港口城市的深圳。厦门。青岛。大连等同类四个城市都明确提出要打国际牌“,战略目标都紧紧围绕着自身的港口城市定位。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上,杭州等城市都已明确提出了休闲旅游国际化战略。相比较而言,宁波提出的战略目标还只是局限于产品提升战略。业态融合战略。机制创新战略和整合营销战略等中观层面,缺乏长远而大气的战略目标。
(二)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都市“。文化“。海洋“。生态“四大旅游品牌以及大桥“。大佛“。大湖“。大山“等景区品牌虽已得到一定的市场认可,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仍局限于区域市场,国内中长途市场和入境市场的认知度依然不高。就入境旅游市场而言,从与5个计划单列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宁波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规模处于中等水平,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数量偏少。与全国同类城市比较,深圳市接待的游客数量是最多的,并且深圳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数量。创造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也是最多的,这两项数据分别是宁波的27。93和5。76倍。厦门市虽然接待的游客数量是同类四城市中是最少的,其中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量也是最少的,但是,厦门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数量并不少,在同类四个城市中居第三位,而且国际旅游收入也居第三位,厦门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数量和创造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是宁波的1。76和1。95倍。
(三)旅游业与高附加值产业的融合度不紧密
中国旅游研究院通过对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世界闻名大都市进行长期大量市场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之所以成为国际大都市,都拥有旅游业基础。经济实力。文化内涵。国际化程度四个共同特征[10]。这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内在的差异性文化是吸引客源地旅游者的主要因素。比如,前卫。冒险。多元。宽容的城市文化铸就了美国纽约的生命力,同时也造就了纽约城市文化的创新性特征。与上述城市相比,宁波旅游产业尚未充分发挥出其作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关联和带动作用,与现代农业。海洋业。文化演艺业等相关高附加值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四)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要素制约比较明显
旅游用地指标供给有限,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不断增长的旅游项目投资需求。与上海。杭州。绍兴。舟山等周边地区相比,宁波市旅游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缺乏有力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中,各自为战,影响了全市大旅游。大产业“协调发展。造成相关地方和部门在资源挖掘。产品开发等方面缺少合力,一些跨区域的旅游资源还存在区域间的相互争夺。另外,高技能旅游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用人市场需求,高端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新业态人才匮乏,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约为14余万人,但这个数字仅占宁波人口比重的2。3百分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人员流动频繁,全市旅游行业员工在现企业工作时间2年以内的占46百分号,3―5年的占20百分号,5年以上者占34百分号。
三。推进港城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旅游业战略地位的意识,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
首先,地方政府要树立大旅游“的产业发展理念,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应将旅游业定位为优先发展的综合性大产业。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工业。渔业。规划。建设。交通。文化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力度,实施旅游业发展区域战略,形成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11]。其次,商务。贸易等管理部门以及会展等相关企业应积极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都市服务业和海洋服务业中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围绕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先导产业的新任务和要求,寻找自身在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差距,实现旅游业率先发展。最后,以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旋律,抓住旅游业保质量。优结构。转方式。可持续“的发展主线,厘清过去多年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思想,摒弃低端的传统商务模式,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休闲文化消费;树立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注重发展服务业的思想,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提速,提高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
(二)延伸旅游产业链,催生新兴服务业态
宁波市应加快构建更加合理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从单一游玩为主的产业转变为多功能复合型产业,形成大旅游“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要拓展旅游产业的附加功能,进一步加快完善旅游产业要素的配套建设。二是要拉长旅游产业链,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大力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温泉旅游。影视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新兴业态,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业态。三是要加强与商务。贸易。金融。通讯。国际航运。影视业合作,不断完善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和都市综合休闲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12]。四是要整合政府和行业资源,重点开发。建设一批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滨海度假。海岛旅游。海洋文化项目,加快培育以邮轮游艇。海上运动为亮点的海洋休闲旅游新型业态,形成休闲。商务。会展。海钓。游艇等特种旅游产品为内容的复合型产业。五是要努力打造海洋“。文化“。都市“。生态“四张国际港口旅游城市名片,统领时尚宁波“。休闲宁波“。蓝色宁波“。智慧宁波“。魅力夜宁波“。水韵宁波“。财智宁波“等旅游品牌,着力构建宁波旅游产业集群,促进旅游业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推进旅游商务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加快区域交通。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的一体化进程,为游客提供咨询。观光游览。商务考察。购物。中转等系列服务,打造一站式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一是继续完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以高速。动车。高铁为主体的旅游道路交通服务网络。重点提升高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加强站内。车上旅游信息查询服务,完善铁路公路旅游换乘系统建设;加密国内重点旅游城市航班,提高出入境旅游市场输送能力;积极探索推进全市及周边地区建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立市内以及与舟山连通的通用航空航线;开辟宁波―舟山―上海近海游船邮轮线路,争取纳入亚太区域国际邮轮线路。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导视系统等基础工程建设,完善景区景点综合经营管理环境。增设主要道路通往重要文化旅游区(点)。旅游特色街区。重要名人故居以及主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导示牌,制作完善高速公路指示牌,方便游客出行。三是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在旅游消费。旅游生产经营和旅游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加快完善网站在线资讯服务。景区现场导游。急救信息服务和旅游热线问讯服务,大力推进各类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融合。不断提高旅游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带动贸易。商务。地产。信息。文化。金融等其他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树立人才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理念,强化人才激励政策。一是设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人才资金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政府导向作用,促进人才创业创新和自我提高。二是设立年度现代服务业杰出人才贡献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法人进行表彰与奖励。三是落实专门人才培训补贴,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工程。四是对现代服务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待遇。住房。保险。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方面提供保障。面对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变化,高等院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办。开放型专业实训基地,将院校专业培养和企业培训与建立技能人才培训机构相结合,完善和规范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
港口城市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