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旅游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民族旅游资源,保护民俗文化的真实性,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字:民族旅游;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些民族地区通过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夏都“的西宁市20论文网07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了31。3亿元大关,实现了新的记录。2009年8月底西藏旅游业创造了单月总收入高达10亿元的记录,这是西藏旅游史上的最高水平。这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火爆现象与当前民族旅游在游客中的美好景象密切相关。民族旅游之所以备受游客推崇,从学术上来说这是人类对异文化的渴望和受到猎奇心的驱使。尽管当前民族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不得不重视民族旅游中出现的一个严峻问题__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很多学者对民族旅游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以人类学家对民族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多。Valene。Smith是最早给民族旅游下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民族旅游:推销这样的旅游,主要是以当地‘奇异’的及通常为异域的民族风俗习惯为特色“,其代表作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作者在该书中描述了很多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民族。这些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主客关系以及对当地文化。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国际上著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专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ErickCohen对民族旅游的定义是针对在政治上。社会上不完全属于该国主体民族的人群,由于他们的生态环境或文化特征或独特性的旅游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观光旅游。“Cohend的代表作是东南亚:民族旅游。由此可见,这两位专家都把旅游地的文化特征。独特性及少数民族看做民族旅游的实质性要点。笔者认为民族旅游是指在具有自然生态特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地区所开发的各种类型的旅游。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得人类发展面临人口猛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在这一情况下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也随之应运而生。
可持续的思想最早见于JohnF。Kennedy1961年的讲话中我们的时代任务是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把自然的财富与美景毫不损害地传给我们的后代。“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一篇重要的报告__增长的极限极大地唤起了人们对发展与环境这一问题问题的关注,该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社会解体。最终人们就此观点达成了较一致的结论:只有对发展加以调整,才能使经济可以不断的持续下去。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到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最终依赖性。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GroHarlemBrundtland主席的领导下,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该报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由上述民族旅游“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概念可以将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概括为在满足当代人对民族地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子孙后代满足其对民族地区旅游的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2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民族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的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为了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状况,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支持和培养,如湘西凤凰。云南丽江等地区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旅游存在着3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影响着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民族地区的贫困性限制了旅游发展的资本投入量,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引进外来资金。本地居民由于受到资金和知识技术的制约,只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接待工作,作为一种廉价劳动力形式参与到当地的旅游产业中,而真正获得民族旅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的是那些外来的投资者。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商人的本性,再加上政府监管不严,导致很多对环境破坏性的。对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引起当地人的不满。这一现象的引发主要是旅游企业。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旅游收益分配的问题。冲突的普遍存在及利益群体矛盾难以调和,所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必将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会对民族旅游及旅游地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②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旅游开发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庸俗化。舞台化。商品化。文化价值观退化的现象泛滥,而且还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
③失去民俗内涵的民族风情。民族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交换,并受到价值规律的作用。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很多地方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过度商品化,民族文化走向过度开发。失真。歪曲移植的虚假文化,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庸俗化和肤浅化。如贵州对黄果树瀑布周边的跳神戏曲“的适应性调整,使得当地戏班以应中外游客之邀,进行即兴表演。这些活动本应在传统节日时表演,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剥离了民俗本身的性质。这种民俗文化原生态性“的消失,大大降低了资源的价值。
传统文化走向消亡,将会逐渐丧失民族文化的市场认同,民族旅游将难以为继,也将会严重威胁到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针对上述3个问题,解决对民族旅游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①针对旅游利益分配失衡问题,在协调各利益群体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认同的条件下,扩大社区参与到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是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社区参与使得民族文化得以回归和保持,强化民族认同。能使下层普通民众成为民族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受益者,让本地旅游开发惠及普通民众,避免旅游利益分配失衡成为制约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②运用市场规律合理开发民族旅游资源,防止过度商业化。针对民族旅游中的目的地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及传统价值退化,我们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用经济发展来唤起当地人们对本地文化保护意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时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给游客展现本民族文化中真善美“的一面,同时还要对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通过法律的手段予以保护,并发展本地文化事业。
③深入挖掘民俗内涵,摒弃虚伪的民俗内容。舞台上的民族风情表演是对民族风情的一种不真实的反映,可以称作伪民俗,在某种程度上伪民俗是对民族信仰及民族文化的亵渎。如永宁摩梭人母系大家庭中的房子,内有男。女中柱,这不仅是家庭的象征,也是妇女受尊重的标志,舍此而立其他柱,就不像摩梭人的房子了;又如东北鄂伦春族的民居建筑,是五。六个并列着的撮罗子“,它们之间是不能前后排列的,原因是房后有供神树,人们是不可随便看到神的。在挖掘民俗文化过程中要摒弃那些歪曲的。粗糙的文化,清除虚伪的民俗活动,还原民族文化真正的内涵,促使民俗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可以满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宏,李伟。论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2(1):130-136。
[2]张星梓,郭慧光。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理念[J]。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4):5-8。
[3]邓永进。论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主要措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27(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