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协商民主的哲学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随着协商民主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生活中影响的日渐深入和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彰显。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论文网义民主的独特形式和发展方向,也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与关注。其内涵与实践意义。达成共同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协商民主对以往民主形式的继往开来,既是继承更是发展,是“扬弃“,这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有赖于我们依据现实的进展对其进行哲学的思考,以期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和解读。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协商民主这一时代课题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与论述。
一。协商民主的内涵
协商民主内涵丰富而深刻。“民主“民主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由人民统治。用的政治话语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至于人民作主的方式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通常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上,而不是象民主政治一样由广大人民控制。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一治理行为存在的领域。政治学家对于如何实现民主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制度性设计:代议制民主。精英民主。多元民主。显然,协商民主从属于多元民主的制度性设计,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内核和过程是协商,强调多元主体协议。商定,过程上一般有会谈。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达成共识。实施等程序,形式也逐步多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
从协商民主的实践来看,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最大限度保障最大覆盖面的包容性,所有受到政策影响的社会群体都有作为协商主体的权利进入到协商之中;二是最大程度体现多元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协商的所有主体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三是协商过程与内容的公开性,只有为公众所了解才能接受并整合普遍的意志形成共同意志;四是程序的决策的合法性,为解决问题而询求共同意志即公共意志,从过程上和决策内容及结果上看是合法的,合法才是最大的执行力;五是包含了各方利益博弈折衷的集体理性,在协商或者博弈的过程中,最终发挥作用的是合理的观点排斥情绪化的非理性诉求;六是激发和强调参与主体各方的责任性,通过激烈或者温和的协商过程,所有参与者应深知促进公共利益。达到并推行共识是参与协商的各方主体共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协商民主的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协商民主较之于代议民主和精英民主,更加有利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更加有利于兼顾多数人的利益,更加有利于公民精神的培育。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继承了置身于古今中外规范描述之外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文明成果,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由“两半“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民主政治逐渐成长的生态特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和统战部门通过多元协商对协商民主进行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也丰富与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协商民主的实践功用来看,发挥着四个“最“的重大意义:
1。最大限度统一思想。托克维尔说,“我曾寻思,在我们这个时代,用什么办法能使人们养成权利观念,并使这种办法能被人们所牢记。结果发现,这只有让所有的人都和平地行使一定的权利。“这个方法可以说就是协商民主。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同时,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有效途径,而对于积极谋求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吸收公众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利益诉求,保持社会的稳定。因此可以说,协商民主是有序沟通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途径,也是获取和摆出事实真相及听取各方意见的有效方式,它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各自的角色作用,有效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政治诉求,使参加者能够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态度观点和利益目标,从而使决策更加集思广益,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合力。
2。最佳幅度调整利益。协商民主是以各方商议协定的方式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摆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然后是各方发表意见,深度交流,最后是商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的方案。决策就是改变,任何一项决策都会影响到相关各方的利益,或增或减或变化不大,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必然是对既得利益。现有利益格局进行合理的深度的能促进整个社会肌体可持续发展的变革,一定会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奶酪,这点是勿庸置疑的。协商民主就是实现最佳幅度调整利益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关于协商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关系,目前中国学术界的定位也是比较准确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补充,而不是代替“。
3。最宽领域发扬民主。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的基本国情,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其覆盖面理当越宽越好,越宽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越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代议制的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但多数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复杂化,社会日益多层次。多元化,更加深了这种不确定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这一代议制的天然法则,能够真正使自己的权力在选举中发挥作用的也只是一个程序上的多数和实际上的少数。这就导致民主的悖论:一方面,要扩大民主,使越来越多的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但最终结果却是大多数人的权利由于这种选举的程序而被剥夺。避免在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中,多数用来成为多数的那种方式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避免先行的争论,为适应少数人意见而进行的观点修正。4。最高效率作出决策。通过决策前的协商程序,公众可以看到的那种实在的。近距离的民主,能够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权利意识,有利于培养健康民主所必需的公民性格。通过公开的程序检视个人的。他人的以及作为共同体整体的利益诉求,协商程序能够使人们认识到政治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是更大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的福祉与其承担属于自身的那份集体责任的意愿密切相关。有利于形成集体责任感。协商民主的本质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使各种意见包括反对意见都能够得以表达,使得决策内容得自于人们“真诚的同意“,为未来决策事项的执行清除某些潜在的阻力。有利于构建持久性的社会信任。实践已经证明,协商民主的广泛举行能够在增强人们对决策内容的认同感方面发挥作用,有利于培育民众对于决策的认同感。
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丰富的历史渊源及其合理延展。西方理论界的协商民主,其核心价值理念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从字面上来看,协商就是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开展协商民主的基础却是不同的自由的主体在某领域求同的过程,既得求得一种被各个自由的个体普遍认同的规则或者目标或者能被共同执行的决策。在一个协商民主的国家,可以有多个以种族。语言或宗教分割的政治力量并存,但同时依然保持很大程度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各个政治势力之间的互相协商机制来取得的,比如:瑞士和荷兰。而在我们国家,协商民主的价值基础是“大一统“的国家整体价值理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和“。如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伦和谐与天人协调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境界,是国泰民安的基本表征。而大一统的观念则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与西方“宁愿让两个魔鬼在台上打架,也不愿意一个圣人在台上唱颂歌“的竞争性思想不一样,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维护统一领导。上行下效。维护国家统一,求大求强。始终追求一而不二。合而不分。大一统的主要表现是:江山一统。治权一统。政令一统。文化一统等。这种传统文化深层结构形成了中国政治传统中历来就有的一个核心,“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中国传统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大一统“内核理念在近代中国逐步被发挥和补充完善为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神圣不可侵犯的理想和信念。对多元共存与发展的强调和对大一统观念的传承协商民主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
2。多元主体长期共存的客观要求。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对协商民主的有益探索。宪法规定: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1945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党代表提出召集党派会议的协定草案。当时有国民党代表王世杰不同意“党派会议“的名称,赫尔利又提出“政治会议“名称,为各方接受。张治中在会谈中提出为充分尊重各方意愿,建议在“政治会议“中加入“协商“二字,双方接受了这个建议。协商的本质目标在于在承认各方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基础上求得共同目标或为了公共利益各自舍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以维护整体利益。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建国后,一直坚持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如期举行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党领导下,由中国党。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知识分子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我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分化,不同阶层也日渐形成,纷繁复杂的不同的多元的社会主体是差别的存在,这些差别还将在一定的较长的时期内存在,这就要求必须有一种民主形式能够尽可能广。尽可能宽地囊括各方意志,不致于使一方取代一方,也不致于各种矛盾任其发展导致尖锐对立四分五裂。不可调和的局面产生,既控制在“和“的状态之下,而社会机体又充满竞争和活力。
3。各方利益调节整合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的利益格局不断地分化组合,由于改革,的利益格局不断地打破和形成。不可否认,现在国内的利益群体林立,可以说是各有各的利益,而分配如何合理利益已然成了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对现有的利益格局进行调节和整合,调节与整合利益就预示着有的利益群体的蛋糕将减少,而有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将得到保障与补偿,如何达成一个改革的共识。如何达成一个利益各方都能接受的改革临界点,既找到调节整合利益的最佳时机。最佳幅度,这些都要求利益各方有全方位的沟通渠道。这个有效的渠道从目前民主的两大形式:票决与协商中来看,协商更能发挥其功用。简单的票决当然会有一个明朗的结果,但这样一个多数票决的意图由于缺乏有效的讨论与沟通也不能够有效地执行。有关协商民主,是当前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以期刊网所显示的数据为例,自1980年至今据统计,以“协商民主“为名的文章有700多篇,其中2003年以前仅有90篇,不但文章的数量少,所谈“协商民主“基本指中国党领导的多党派的民主协商制度,近年来的著作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讨论日趋热烈。西方协商民主还主要停留在学者层面上,还是一种民主理想,而的协商民主不仅早已经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这种组织形式不断地实施,而且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协商民主形式,如河北邯郸。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就是对协商民主有益的探索。实践表明,通过协商民主正在推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科学民主大众决策的必要环节。现代行政文化要求决策具有科学性。具有民主性。具有大众性。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行政决策中的体现与落实。以往由于封闭式的决策,利益相关者对决策的内容不知情。对决策有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能有效发表意见,对决策形成的结果当然也一头雾水,甚至对于这样的决策丝毫不认可,这样的决策被执行起来当然面临多方置疑甚至反对,或者即使执行了有些也难免会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还知情权。发言权。决策权于社会大众,从程序上和内容上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关起门来搞决策显然是在增加改革的难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运用和创新协商民主进行决策是科学民主大众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5。协商民主继往开来,既是继承更是发展,是“扬弃“。有关协商民主的探讨,很多学者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探讨了协商民主在西方得以实施的三个条件:即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独立的公共领域和代议制度。很多国内学者根据协商民主在西方产生的条件,通过对中国现有的社会条件的分析,从而普遍得出了协商民主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悲观结论。笔者认为这种结论是不符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的。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长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作为党和人民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民主形式的总结。综合和创新,是我党对主义民主理论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与“大一统“思想的“扬弃“,是从我们的具体国情出发。确保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与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及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这种民主形式。
在坚持推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认识并坚持以下四条原则:(1)协商民主不是一味妥协求同。在协商民主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集体主义。政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形式之一。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2)协商民主的前提是承认整体利益。(3)协商民主的实质是公共利益最大化。既肯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求同存异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异必须以全局利益为基础,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商民主从字眼上看是温和的,但客观上存在着局部必须服务服从于全局。局部为全局作牺牲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是要求社会各方胸怀大义的。协商民主的目标是达成共识,但绝不是放弃民族利益。侵害国家利益的毫无原则与毫无条件的退让与妥协。(4)在实践中探索推进协商民主。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坚持和发展协商民主。
对协商民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