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农村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影响了亿万家庭和几代中国人的生育,对当今社会人口有深远的影响,学界也给予了很多关注。有学者从人口学。社会学角度宏观研究计划生育政策,重视计划生育对人口。社会的作用,但鲜有关注普通民众;也有历史学论文网对计划生育的总体研究,但不能突出农村区域性特点;还有一些计划生育的微观研究,对本文具有启发作用。本文充分利用口述历史,力求突显山西农村计划生育中的普通百姓生命个体。
一。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与发展
1956年,中央卫生部发出了节制生育的指标,丁村所在榆社县开始在各乡进行宣传教育。“但此时计划生育只停留在宣传上,生育如故。1963年9月3日山西省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这标志着山西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式开展,丁村所在榆社县计划生育也有所开始。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形成。与此同时,1973年,榆社县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开始有了计划生育领导机构。同年全县开展了以上环为长效节育措施的避孕活动,并在全县青年中推行晚婚。晚育。“
二。计划生育政策在丁村实施
1970年代山西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集中在给育龄妇女上环,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要解决好思想认识,要积极组织计划生育小分队下去,在四。五月份注意抓好意外怀孕的人工流产,落实以上环为主的措施。“1974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在丁村实施。此时的工作主要由卫生局负责,县医院。公社卫生院站在了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第一线。
应计划生育上环需求,各地开始培养医生上环。冯美菊1970年在Q村当赤脚医生,上环开始后,医务人员不足,她参加了上环培训。1973年L公社抽上我去县医院培训上环,培训了两个月,给发了上环证,学完8月份我被抽到L公社卫生院妇科,去村里给妇女们上环。那时在一个村里住上六七天也带不上一个环,计划生育可难了。“
直到1970年代,丁村的村民对于上环还很陌生,计划生育工作在艰难中推行,直到1975年丁村才有了第一批上环的人。他们大都是党员。干部。1975年村里第一批育龄妇女,一共四人上了环,原村郑广达的妻子和另外三个妇女。她们当时年龄都在40岁左右,而且有儿有女,其中最少的也生了三个孩子,最多的生了八个呢。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比较容易接受上环,年轻点的,缺儿少女的才不会上环呢。当时是县。公社医生们下来,把她们集中在一间屋里,一个接一个的上环,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一批。随着上环人数的增加,村里不再另行安排屋子,都是在村民家的炕上上环。“1976年第二批上环的人共有八个,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来自干部。党员家庭,这也表明计划生育在农村推行初期,党员。干部的带头起了重要作用。
到1979年10月1日以后,就开始罚钱,我们村三胎以上上环都不行了,开始让做绝育手术。“自1979年10月1日以后,榆社县开始强调做绝育手术,同时上环依然受到重视。
以1985年丁村人口册为基准,至1990年,丁村50户中就有35户上过环;以2001年户口册为基准,丁村71户中就有61户上过环。
三结语
1970年代,山西农村计划生育由卫生系统围绕上环开展,在党员。村干部的带头下,上环工作在丁村逐渐开展,并取得了重大成效。直到今天上环依然是中国妇女避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计划生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0年代的农村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