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刍议
一。农村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们以不到世界7百分号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百分号以上的人口,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加速论文网恶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严重污染了广大农村水。大气,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隐患。当前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被污染,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它导致农作物减产。含有毒物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方面仍缺乏系统的管理,较为科学的农耕方法得不到普及,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依赖提高化肥。农药的应用量来提高产量,而农药的利用率较低,对农田周围的土地。水源。农作物及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引起的污染。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初具规模,使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也日益改变着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物质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直接导致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的瓜皮菜叶变成如今的农用薄膜。塑料袋。快餐盒等白色垃圾“,这些因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导致农村水。大气的污染日益加重。
3。农作物后续处理造成农村土壤污染严重,农作物质量受到影响。一方面,当前自动化农业技术已逐步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由此造成的机器噪声污染。尾气排放污染。对大气层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煤炭。天然气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秸秆焚烧,致使大量的秸秆成为垃圾,农民采取火烧的方法来清理秸秆,使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导致出现雾霾。灰尘。沙尘暴等情况。另一方面,大面积的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农药。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由于工业三废和城市排污。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化。农牧脱节。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使置不及时和不合理,引起土壤污染,这必然使农作物受到影响。
4。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乡镇企业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经济的巨幅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乡镇企业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量的工业厂区建立在农村周围,由工业制造产生的有害物质都流入到农村附近的水源中,使农村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对村民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毒河流在灌溉到农作物后,使农作物产量大大减少,同时有毒河流所蒸发的气体对农村环境也造成极其恶劣的污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猛然增高。
二。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农业生产的粗放式经营是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目前农业生产虽然由原有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环境污染较重。治理不善。高耗低产等问题日益凸现。一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村环境污染,这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排放主体分散。随机性大。隐蔽性强,所以监测。治理难度很大。二是由于普及。推广大棚农业,地膜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也在加剧。大棚农业范围的扩大,导致大量的垃圾。秸秆没有作一定的处理便进入水体,加上水产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导致农村水源的水质不断恶化;同时禽畜养殖的集约化,多数农民的畜牧。家禽养殖排放出的粪便。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河内,引起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水体。三是工业污染。因工业污染严重的产业不断从城市转向农村,工业废水未作任何有效处理便流入河流。湖泊或水库,农民用这样的水来灌溉。饮用,既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品质,又损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体制不完善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首先,原有的环境法律体系,是以防治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为目标和重点而设立的,这与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和不易监测性特点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在要求大相径庭,因而原有环境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条款与当下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对解决农村污染问题作用不大。其次,由于许多环保法规内容滞后,与现今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相关度不大,因而惩戒力度偏小,已经很难解决现今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实际问题,这必然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同时,环境保护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过小,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使得一些企业单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宁愿交罚款而不愿选择治理污染。
3。资金投入滞后,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乏力。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实行城乡分治,城乡差别巨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将预防和治理污染的大部分资金都投放到城市和工业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的加重,使环境污染重的工业和产业陆续向农村转移,但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的资金投向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农村从财政得到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是微乎其微,因而环保部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和积极性难以为继,更谈不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主动性。
4。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较晚,对防治的重要性又认识不足,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片面地以城市为着眼点,而对广大农村。农民环保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多,缺乏有针对性的。符合农村。农民。农业实际的环境防治知识宣传,加之农民群体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次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到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贫困农村山区,人口增长导致环境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引起农村环境污染加重,农村环境污染加重又引起农民的高发病率,高发病率导致经济贫困,经济贫困又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的恶性循环。5。农村农民聚居点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农村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染。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每天农民生活产生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未作任何有害处理就堆放在房前。屋后,每年产生数以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入河流。农田之中,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另外,由于资金有限。人口分散。技术落后。农村生活污染物难以集中进行有效处理。
三。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要转变观念,彻底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大农业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形成生态文明进步和经济稳步发展并举的态势,达成农业生产安全与农民健康生活的目标。一是不断创新生产方式。结合农村地形。土质。气候。雨水等区域自然条件,按照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适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二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力度,努力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配套开发,大幅度提高农业灌溉水。化肥利用效率;三是努力创建科学化种植,依据各地的土质。水分。温度。地形和灌溉条件因地制宜,实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区域上的科学。合理地搭配,实行多种农作物的套种。轮作和倒茬,以减轻水体和土壤污染;四是注重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从根本上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2。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现有的环境方面的立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应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和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让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服务向周边村镇辐射,提高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利用率。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界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增强各主体的环境责任意识。二是完善环境保护立法,提高环境污染违法成本,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小集团主义,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减少工业污染,确保农用水资源干净。安全,从根本上改变乡镇企业先污染。后治理或不治理的问题。
3。创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方式,提高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创新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效能,一是应保证环保部门从财政渠道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政府要扶持民营骨干企业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环保事业,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二是政府必须做出排污费不能用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政府职能部门应从宏观的角度入手,重点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计划。决策,部署好各责任主体的应尽职责,将污染防治的具体业务工作交给社会力量去做。
4。加大农村环境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培养农民环保意识,一是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全体农民群众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开设一些农用技术培训,使村民能合理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从而减少农业方式操作不当造成的污染。
5。促进农村城镇化,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新突破,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项目的运行和管理,结合各村镇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镇建设工业聚集区和农民集中创业点,以便集中。统一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总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需要农村政府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合理规划工业单位污染排放,从而在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