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视角下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及对策研究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早婚有两种含义,一是早婚亦作早?e“,指未达到一定年龄而结婚。礼?文王世子曰:文王十五生武王,武王有兄伯邑考,古之人君早?e,所以重继嗣。“二是过早结婚,与晚婚“相对,指不在法定结婚年龄以内的婚姻。本文是从法学意义论文网上来界定何为早婚。早婚主要是指男女双方或一方未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但事实上却建立关系的一种两性结合的行为。因此男性小于22周岁。女性小于20周岁的两性结合行为均属于早婚,其违反了婚姻法。早婚在学术界的研究历史颇深,且大多以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但作者注意到专门从社会保障视角进行系统分析农村早婚现象的文献尚不多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生存权利和其他人权的基本保障,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农村早婚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家庭保障不足与农村福利制度弱化的问题。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平均结婚年龄的推迟,国内学者。专家普遍认为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已经消除,所以很少透彻的通过社会保障方面关注农村地区的早婚现象。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目前地区农村的经济相对较快,生活相对安逸,但是青少年的厌学现象层出不穷,导致过早进入社会,转而过快的完成了从学生到打工者到为人夫(妻)的角色转变。虽然现代因素的不断涌入,但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机制和文化堕距的巨大惯性的反作用使得早婚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一个显性问题。作者拟从社会保障的视角提出早婚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是早婚产生的重要因素
早婚是一种农村小范围的社会现象,更是个体的一种行为偏向选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大变迁背景下,人们接受早婚的原因也愈多样化。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早婚存在的原因不能仅仅把它传统的归结为人们老化的保守观念和传统习惯的结果。农村早婚现象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家庭责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当代社会早婚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原因。虽然国家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但是根据作者调查发现豫北农村地区结婚者平均年龄在男20周岁。女18周岁。而且早婚者受教育水平都在高中以下,结婚后一年之内会生育孩子。在和当地居民交流过程中,作者了解到除了在外上学的学生,辍学回家的青少年到了18。19周岁就会有人上门说媒,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习俗。由于养老积蓄原因,父母往往会同意子女早点结婚,以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工作增加储蓄。
(一)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农村人口养老面临着很大压力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观念。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养儿防老已经发生了变化,农村被迫式的养儿防老已经被打破。农村地区目前的养老保障模式主要是新农保“,每月领取固定的养老保险费,但农村居民并不将自己未来的养老支出全部寄托在国家的养老保险金给付上,同样也不完全指望子女为自己养老,而是在孩子结婚后趁着自己年轻,再工作几年增加自己的养老积蓄;其次,父母想着现在帮子女带孩子换取子女以后的养老,为养老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不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助长了早婚现象。
(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缺陷
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为低收入群体和不幸者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缩小贫富差距。推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消灭贫困。农村社会救助的对象包括农村五保户。贫困户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然而,早婚的胚芽则是在贫困的土壤下茁壮成长的,早婚地区的最基本特征是贫困。部分地区会因为贫困将女孩子作为男孩子结婚或整个家庭生存的移动资本,用其婚姻交换资本。所以治标不治本的给予少量救助基金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所需,反而会成为早婚的发动机“。
(三)农村教育福利相对落后于城镇教育福利
在调查过程中,作者发现农村教育内容和质量的失衡是导致农村青少年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城乡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形成的差异,容易导致地区教育壁垒,加大了农村中学生升学难度。为取得高升学率,老师往往会无意中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转而重视成绩。教育福利的不健全和经济的不平等增加了辍学率,并从侧面成了早婚的推动器。
二。早婚带来的危害
(一)?姆?律角度来看,违法了婚姻法,增加民事纠纷事件
本文将早婚界定为男早于22周岁。女早于20周岁的有婚姻之实的关系,因此早婚违反了婚姻法,虽然国家法律未明确规定早婚应付的法律责任,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早婚者双方本身就是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很难处理家庭生活关系,在哺育和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显得缺乏责任感。这些复杂的小事件往往会导致夫妻感情出现矛盾,甚至在未登记领证下轻易的选择离婚。没有法律保护的婚姻“的分裂带来的则是财产分割。彩礼退赔一系列民事纠纷。
(二)从医学方面来看,不利于女性身心健康
早熟更广泛的是指心理和生理年龄的结构性成熟。从医学方面来讲,青少年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骨骼,要到23~25岁才能完全钙化。如果在此之前受孕,母体和胎儿会在母体中因为争夺营养而造成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给母婴双方都造成危害。据医院调查统计,早婚者的宫颈癌发病率比适婚和晚婚者都要高出3~7倍左右,尤其是18岁以前结婚的可高达20倍。
(三)从人口学方面来讲,早婚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早婚多是由辍学成年队伍变现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其造成了优质人才资源浪费。由于早婚男女不可以领结婚证和生育证,年龄尚小的早婚者对孩子的优生知识掌握很少,增加了缺陷儿童的出生率;早婚者不能参加生育保险,如果生育过程中出现问题,带给家庭和本人的将是巨大的灾难;早婚男女心智未必成熟,只管生不管养的例子不在少数,缺少育儿知识,很难对子女优育优教。三。改善农村地区早婚现象的建议措施
早婚现象有害无益,本章节主要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视角下提出缓解早婚现象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老年保障体制
老龄化大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保障体制完善是保障农村居民养老生活的主要路径之一。虽然政府提倡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但是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还居于首位。为打破早婚的温室,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预期支出是路径之一。可以借鉴奥斯本的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理论,将老年人视为顾客,把企业家精神融入到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建立的体制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企业建立养老社区,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措施。政府可以加大力度鼓励私人企业在农村地区建立养老设施。
(二)加快精准扶贫,从根本上弱化贫困本源
隔离早婚的营养液“必须弱化贫困本源,从源头切断营养液“输入路径。贫困主要来源于无经济收入,所以在实施救助时,政府或机构可具体分析不同家庭的贫困源,针对真正的原因给予具体的救助措施,而不是单一的实行统一的物质加资金救助。
(三)健全教育机制体制,提高受教育水平
早婚者的主要来源为辍学青少年,缓解早婚现象首先要做的即是降低辍学率。受地区发展和城乡教育设施的不平衡,农村青少年在教育接受和升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提高师资力量,可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竞争力;加大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布的失衡本就是社会发展存在的弊端,因此在教育竞争过程中要正视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公平竞争,去除地方保护和地区歧视。农村青少年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不能让福利弊端断了出路。
(四)健全就业培训指导机制
辍学并不是全然由教育不公平引起的,兴趣也是重要因素。部分辍学的青少年表示在校学习不如习得一门技能更有用,但是由于信息获取途径较少多半辍学之后直接外出务工。因此针对部分辍学的青少年,政府出资或外包,设立职业技术学校,为辍学直接进入社会在最底层工作的农村青少年做一个缓冲带,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盲目生活而步入早婚之路,更可以避免盲目进入社会造成人才浪费。
四。结语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也要同步提高,促成择偶形态转型。王德福曾指出农村居民不是被动的早婚接受者而是主动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带来的压力。因此,虽然养老。救助和教育福利的完善可以从内部上祛除早婚的诱因,改善婚姻择偶标?剩?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将来早婚现象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还有待持续关注。
社会保障视角下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