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民办高校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基层就业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郑志慧,女(1979-),硕士,黑龙江东方外语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近几年,论文网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对于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困难。社会关系匮乏。心理自卑等原因,导致这一群体在就业的过程中处于劣势。而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学费较低,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高达46。6百分号;贫困学生达到34。4百分号。为了帮助农村贫困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民办高校比公立学校担负的责任更大。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很多方面:首先,导致农民家庭更加贫困。一个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到本科毕业,花费较高,有的甚至卖房卖牲畜。其次,不能就业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已被社会边缘化,他们没有强硬的社会关系,只能去就业中小企业或者和高职高专的学生竞争岗位。最后,大学生就业难还导致了农村地区失学率升高,引发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尤其是农村女孩的失学率更高1;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给国家和农村造成巨大损失。
一。农村籍大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走进了大学。农村籍大学生群体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籍大学生群体和城镇大学生群体整体比较而言,综合素质不高,对知识更加渴求,有很大的自卑心理。虽然两者差距很大,但农村籍大学生群体和城镇大学生群体比较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点:
(一)独立性强,抗挫折力强
农村大学生比较辛苦和家庭比较困难使农村籍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独立自强,很少有父母的娇生惯养,在家帮忙做农活,大多数同学在上学期间勤工助学,补贴自己的生活费。他们面对困难的抵抗力比城里学生要强很多。这种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也是深受用人单位看中的。因此农村学生更容易走进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就。
(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农村籍大学生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只要能解决基本的生活温饱问题就可以,面对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能够不去攀比,不去浪费。面对就业企业的选择,很多城里大学生往往非常看薪资的高低,想找一些工作轻,工资高,离家近的单位,因此很多就业机会都主动放弃。这一点相对于农村籍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更加脚踏实地,愿意选择基层的岗位开始做起,目的只有学到真才实学,不会嫌弃工作内容是否繁重。
(三)懂得感恩,感谢社会
现在国家已经更多地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有国家助学金,伙食补贴,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有利的政策,让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国家的绿色通道解决学费的问题,帮助很多贫困学子完了大学梦。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国家给予了他们上学的机会,所以有的农村贫困学子在毕业后努力参加志愿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等岗位的工作,不遗余力地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二。影响农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因素
虽然农村籍大学生有很多优势,也有大量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农村,去基层,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据调查还有63。4百分号的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基层就业,经过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原因为:
(一)基层的发展空间是影响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基层一般是指国家的小城市或者中小企业,由于经济不发达,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大学生不重视,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所以阻止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调查,68。9百分号的学生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
基层的工资待遇比大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是学生最想去的地方,而且这些城市的薪资水平也是最高的。农村大学生工作之后最大的压力也来自家庭,由于家庭困难,毕业生还担任着接济弟妹或者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因此,农村籍大学生为了家庭也会更倾向于在城市等发达地区就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满足报答父母的需求。
基层就业岗位偏少。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岗位不稳定也是影响农村籍大学生拒绝选择基层的重要原因。基层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刚起步或者财务紧张,最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或者需要压缩编制以节省开支,就使得基层就业岗位不稳定。使得有意向去基层就业的同学望而却步。
(二)家庭的期望值影响农村学生基层就业
现在农村考上大学生虽然不是凤毛麟角,但也是寥寥无几,很多家庭,几代人才能出一个大学生,因此,全家族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位考上大学的大学生身上。毕业之后,通过家人和周围熟人的社会比较,比较工作地点,比较薪资待遇,比较工作职位之后,让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而现在农村的社会意识还是比较落后,还是以挣钱多少,工作性质的优劣,看是否成功,这使得农村大学生在重重社会压力下也较少选择基层就业。
(三)学习的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就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方向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就业。农村对职业需求也是有限的,对于农业口的饲料学,农药,畜牧学,兽医学等专业的需求量较大,对于IT专业。金融专业。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的需求较少。因此这也决定了农业院校的同学选择基层就业的较多,而其他院校会相对减少的。(四)心理负担过重
贫苦大学生经历过更多的生活艰难,也知道生活的艰辛,因此个人心理负担更重。对于就业的期望值更高,更想靠自己的就业改变个人的命运。因此,农村籍贫苦学生到基层就业,心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在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从农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从心理上卸掉包袱,消除自卑心理和能改变命运的想法,让自己放掉一切包袱,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工作。
三。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已经认识到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心理辅导,组织实习实训,努力为农村籍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积极促进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整体发展。
(一)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指导
农村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培养,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能力的锻炼,对于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其他各种技能和特长很少了解,也很少有机会接触校园外的社会实践。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加强了农村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一年级就给他们介绍所学专业在当前社会的需求情况及重点攻关学科,农村籍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习好专业课程及专业特长,这样在就业的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就有了自己的优势。大二年级组织农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大三年级进行创业课程和就业指导的八大模块的指导。让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就树立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决心。
(二)加大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在学校的三年时间,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农村籍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和团组织,培养农村籍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高校校园活动中来并逐渐扮演主人翁的角色2。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的实习实训,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建立校园工作室,把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边实习边学习,在企业中学习专业知识,尽快地提高农村籍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为农村籍大学生提供经济帮助
对于家庭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学校不仅严格执行国家的助学金,助学贷款,伙食补贴等政策,在新生入学时要对困难学生开放绿色通道,满足他们求学的渴望3。学校的团委还尽可能地多组织志愿者活动,爱心捐款活动,勤工助学岗位,领军奖学金(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等,学校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能够更加专心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四)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心理热心
心理问题是农村大学生难以自我克服的困难。针对他们存在的自卑,懦弱,焦虑等问题,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社团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座谈和开通24小时的心理热线,让农村大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找到人倾诉,恢复阳光开朗的年轻人的性格,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农村籍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依靠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更要依靠国家,家庭和农村学生本人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争取让更多的有志向有抱负的农村贫困毕业生投入基层工作,更好的实现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
影响民办高校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基层就业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