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也凸显出来,土地耕地的占用滥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显论文网得尤为迫切。1990年,西方部分国家提出了生态发展理念建立的新型发展模式,其中以产业发展。工业发展为模式展开的循环经济理念因其既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科学发展观,又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效应而得到广泛关注。由此,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对策研究这一课题被提出,研究农业生产。自然和经济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方向。鄱阳湖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在生态农业探索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运用优劣势对比分析,辅以经济生态区周边县市德安县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经济数据,分析德安县农业发展规划制度下的优势点,客观地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具有交叉融合性。同时对南方农业发展现状和历史进行客观分析,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概念和新型农业的理念进行阐述和分析,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论证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化农业的不足和对策,以期促进区域循环发展。可持续良性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研究意义

本课题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羁鼋?行分析,着重选取较为代表性的德安县农业产值数据,根据现有观察到数据及其对策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优化生态产业结构,响应中部崛起“的号召和生态兴省“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生态提供新思路。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农业发展历史

鄱阳湖地区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鄱阳湖地区稻属植物从野生到驯化的演化过程已经完成。春秋战国时期,政策的影响加上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力得以提高,在当时已有不小的影响力。

秦朝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铁犁牛耕的推广和农具的进步,湖区农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随着北民南迁运动的兴起,南方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湖区成为主要粮食供应地之一。

唐代开元盛世和宋代的经济重心的南移,耕地扩张,品种改进,作物种类多样化。明清时期,农业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小农经济达到鼎盛,农业稳定发展,湖区农业逐渐向近代农业转型。

历经军阀割据,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后,湖区农业遭受重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湖区发展。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组织科技人员对鄱阳湖进行研究并开展山江湖工程。整改成功后,通过发展四水一牧“(水稻。水产。水禽。水草和畜牧业)产业,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农业发展现状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其中农业又在农。林。牧。副。渔五大生产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稳定,整体而言有所涨势,形成粮食作物生产为主,油料作物和蔬果生产为辅,同时引入棉花和糖料作物种植的农业生产格局。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稳步发展,现代机械科技的不断推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得以不断建设,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大发展方向。

本文以德安县为例。2012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5193万元,多种经营产值23611万元。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县市农业产值状况对照,其农业产值不尽相同,但比例构成基本一致,且多以经济作物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产量达产值为11582万元,粮食产量44410万元,油料产量5838万元,棉花产量6337万元,糖料产量470万元,蔬菜产量28017万元,水果产量5386万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特点。

德安县在2013年中,粮食作物产量达到47804吨,其中谷物产量为46477吨,占粮食作物比重为97。22百分号;蔬菜产量为37285。8吨,占主要农作物的比重34。56百分号;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7097吨。10960吨,分别占主要农作物比例6。6百分号。10。1百分号。在2014年中,粮食作物产量达到50061吨,同比去年增长4。72百分号,其中谷物产量为48021吨,依旧占粮食作物比重95。92百分号;蔬菜产量为38247吨,同比去年增长2。58百分号,占主要农作物的比重33。08百分号;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8944吨。111595吨,分别占主要农作物比例7。7百分号。10。3百分号。其中特别的是瓜果同比去年增长49。67百分号,油料同比去年增长26。03百分号,说明德安县逐渐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瓜果种植的面积产量逐年增大。经济作物种植中以油料为主,棉花和糖料作物的分布较为零散不均,产量相对较少,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和客观经济条件的提升,蔬果种植也日益发展扩大。总体而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引进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粮食作物及其他作物的单产也在增加,生产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地域状况的多样化而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着农业效率的提升。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优劣势因素分析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1。经济优势因素分析

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德安县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网络。德安县面积达863平方公里,占有0。56百分号的全省面积。利用现有京九铁路。长江航运的优势,东西连接上海。重庆,南北连接北京。香港,且可利用水。陆两路出海,京九线穿城而过,近年建设的合九线(九江至合肥)。武九线(九江至武汉),即将修建的铜九线(铜陵至九江)。九景衢(九江至景德镇。衢州)等几条线路相互沟通,形成骨架状的交通网络,使德安与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主要经济区密切连接。公路网络发达,福银高速公路(至南昌1小时,至九江0。5小时),加上穿城而过的105国道,途经的316国道,即将投入使用的昌九城际铁路将令德安成为环鄱阳湖经济圈及昌九工业走廊的中心城市,为促进德安县生态经济区农业生产与市场要素流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自然优势因素分析

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德安县干流博阳河全长93公里,县内占79。7公里,流域达863。0平方公里,34条支流,其中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7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以上,水面346。7公顷。充足优质的资源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也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德安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1。自然限制性因素分析

土壤的酸碱度(PH值)是作物种植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土壤PH值在6。5时,作物对于各种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最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较多的重金属元素使该地区土壤呈偏碱或微酸,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总体而言,一系列良好的土壤条件令德安县成为长江中下游的要成矿带中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

土壤呈偏碱或微酸,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因此偏碱微酸的土壤将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生态环境制约

德安县地处江南低山丘陵地区,雨水丰富,降水集中,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扩大毁林造地。湿地开荒等行为进一步破坏了该地的生态平衡。水土流失直接导致了德安县种植区域的部分土地退化,直接导致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出。

另一方面,起伏的地形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展开;此外,目前的农业机械类型还不够丰富,其适应复杂地形的能力较差,进口农业机械的价格令普通农民难以承受等也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3。科技限制性因素分析

(1)水资源工程不健全

完善的水资源工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水资源工程开发主要是指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它不仅在农作物生长因水分亏缺而产生障碍时能够及时的予以灌溉补给,确保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使其正常生长;而且当发生暴雨或雨量偏大等原因出现田间积水从而使作物根系因浸泡发育受阻时,能及时地予以排涝,以促使其正常生长环境的恢复。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资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设和完善水利检测预警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检测好水位的状况,以为旱涝情况做好预警和必要的准备,科学监测好水资源的质量数量;2。保护好鄱阳湖水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调控和修复作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良好循环利用,建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从事第一产业低收益性“,加之外部因素的推动(沿海地区大量劳动力来满足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的长时间流失,使得目前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的现象。缺乏足够科学素养的广大农民也很难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该有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德安县的实际发展情况,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育人。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需要培养人才的相应能力,如培育管理人员,则着重培养其经营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设进修课程,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2。引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福利,吸引高端人才。德安县政府应该积极带头,如开展高端人才招聘会,建立高端人才信息库,为其提供更完善和全面的保障,同时采用更有吸引力的措施,进一步激励高层次人才的引进。3。留人。为人才提供更明确的发展路径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4。加强监管,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从而推动德安县人才的素质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德安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上一篇:适應新形势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2454字】
下一篇:陕西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研究探析【1950字】

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调查研究【3199字】

长沙市农业科技发展研究【4280字】

铁岭县农业产业化的路径思考【2306字】

针對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

野生花卉茬农业观光园的景观應用【1393字】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

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分析【1847字】

完善注册會计師行业监管...

上海市收入差距扩大化问...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生活化【1329字】

會计理论体系构建浅探【2113字】

BOT模式在中国高校后勤设施管理中应用研究

MEFP战斗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以工作室为模式的电子商...

微合金化压铸模具钢力学性能任务书

關于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思考【2281字】

基于紫薯浓缩汁的营养曲奇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