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重庆市农业经济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非农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取决于农业购买力的增长,取决于农业向工业。加工业和非农部门的消费提供多种原料和农产品的能力。只有农业稳定。农产品的供应充裕,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有坚论文网实的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根据重庆市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市情,决定了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是重庆市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分析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潜力,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才能促进重庆市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直辖以来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1)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重庆市农业总产值700亿元,农业增加值450亿元,农村经济总量890亿元,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6。3百分号,土地综合生产率为每亩2216元。粮食总产量1168。2万吨。肉类总产量175万吨。禽蛋总产量38万吨。奶类总产量9万吨。蔬菜总产量890万吨。水果总产量150万吨。茶叶总产量3。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1百分号。0。8百分号。35百分号。78。6百分号。11。7百分号。54。1百分号。18。5百分号。25百分号;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70。7公斤。56。2公斤。11。9公斤。3。2公斤。285。7公斤。48。1公斤。1。1公斤。8。0公斤,比2000年分别增长1。3百分号。2。9百分号。34百分号。77百分号。10。2百分号。82。2百分号。128。5百分号和24百分号。

(2)农业结构明显优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直辖以来,重庆市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启动实施了11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建设工程和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2001年到2005年,重庆市农林牧渔业结构由63。9:2。7:30。9:2。5调整为55。2:3。1:38。3:3。5,粮经结构由80。6:19。4调整为72。9:27。1;农村从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由75:9:16调整为59:15:26;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000万亩。重庆市认定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154个,无公害农产品66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26家,绿色食品70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3家,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60个;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0百分号。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0。8百分号。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展顺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重庆市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区县达到16个,其中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2个,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面积达2000万亩;建立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示范园区。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23。1百分号提高到2005年的27。9百分号。同时对20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农田。渔业养殖水域等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调查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稳步推进,对库区的农田土壤。农灌水,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监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成沼气池5。4万口,重庆市完成退耕还草20万亩。

2。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和防灾抗灾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大,生态环境脆弱,防灾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重庆市农业发展。一是耕地资源量少,质差。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预计到2010年重庆市人均耕地面积将从2005年的1。03亩减至0。9亩,人地矛盾突出。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农村水源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有0。2亩,比全国平均水平0。5亩低60百分号,靠天吃饭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自然灾害常年发生面积达2500万亩次。重大疫病和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应急防控能力差。生物灾害频繁,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每年损失粮食40-60万吨。

(2)农产品整体竞争力较差。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传统产业层次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仅占29百分号,农产品优质率占50。8百分号,柑橘的优质果率仅占35百分号左右。同时,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服务单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弱。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

(3)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重庆市农村人口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增收致富的有效技能。重庆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7。1年,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的比重达58。8百分号;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有技术职称的不足1人,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二。加快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1。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浅丘型高效农业。山地型生态农业等复合农业“配置资源。布局产业,构建协调推进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都市发达经济圈重点推广城市郊区的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渝西经济走廊发展浅丘型高效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优质肉猪和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山地型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绿色果品。草食牲畜。无公害蔬菜等优势产品。

(1)形成种植业新格局。稳定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突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逐步形成三元“种植结构,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业新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水稻。马铃薯。杂粮(高粱。豆类)。油菜产业,稳定小麦。玉米面积,通过调整优化,改善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量。

(2)突出畜牧业优势产业。着力抓好生猪支柱产业。草食牲畜优势产业。家禽特色产业和饲料饲草配套产业等产业发展,全面发展,建成以渝西和库区部分地区为重点的生猪优势产业区;以三峡库区和渝东南部分地区为重点的草食牲畜优势产业带;以都市经济圈和渝西部分地区为重点的肉禽。肉兔。禽蛋特色产业群。用3至5年时间,重庆市每年出栏生猪2500万头。肉牛70万头。肉羊600万只。家禽3亿只。肉兔20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

(3)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适度发展休闲渔业,稳步发展池塘养殖,积极发展稻田养殖,强化水库生态养殖,优先发展特色养殖;适度发展冷热水养殖,咸水养殖及河沟养殖,积极探索工厂化养殖。通过努力,力争重庆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年产30万吨,其中名优产品年产10万吨,养殖产量年产28万吨,捕捞产量年产1。8万吨,重庆渔业总产值达到年产50亿元。

2。推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建设

重点深入推进优质猪。优质柑橘。优质粮油。榨菜。草食牲畜等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整体提升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加快基地建设进程。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均衡上市“的原则,采取捆绑项目建基地。引进业主建基地。发展大户建基地等办法,建设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地区有区域。乡镇有特色。村社有专业。农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

(2)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理念,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到市外。国外开发养种业基地,发展外延农业。

(3)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和油料。肉类的精。深加工,扩大蔬菜。水果和奶类等产品的加工规模。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3。完善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体系建构

(1)加快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种养业良种体系是推动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重庆直辖以来,种养业良种体系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种养业良种体系框架,但产业集中度低,突破性品种少,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加快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繁殖项目,农作物改良中心。国家和市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种子质量检测项目等;二是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禽畜资源场。基因库,扩建和完善畜禽源良种场以及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三是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原良种场。引种保种中心。种质检测中心等。

(2)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重庆市农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体系框架已具雏形,但标准不配套,检测技术落后,基础条件薄弱,认证体系不健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立足与国际水平对接,突出产地环境检测,投入产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一是实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实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组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部级中心2个,区域性中心1个,市级中心5个,建设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40个;三是实施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及其原产地认证制度,制定认证认可行为规范;四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是提高重庆市农业生产力的根本保障。目前,重庆市以区县为单位,以农业科研。教育及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主体分工。学科设置和区域布局等机构不合理,成果与应用分离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不适应农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发展要求,急需着力解决。以扶持优势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推动学科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集,全面提升农业科研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体系建设。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体系建设由劳动力资源调整系统。劳动力技能培训系统和劳动力组织输出系统等三个系统组成,是推进重庆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构建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高效。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逐步推进城乡接轨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劳动合同监察。

总之,通过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建设和完善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体系建构等措施,能够提高重庆市农业经济的效益,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重庆市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增强重庆市农业经济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上一篇:域外农业法律体系发展趋势【8040字】
下一篇:天水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對策【3248字】

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调查研究【3199字】

长沙市农业科技发展研究【4280字】

铁岭县农业产业化的路径思考【2306字】

针對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

野生花卉茬农业观光园的景观應用【1393字】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

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分析【1847字】

會计理论体系构建浅探【2113字】

上海市收入差距扩大化问...

MEFP战斗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基于紫薯浓缩汁的营养曲奇研制

關于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思考【2281字】

BOT模式在中国高校后勤设施管理中应用研究

以工作室为模式的电子商...

完善注册會计師行业监管...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生活化【1329字】

微合金化压铸模具钢力学性能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