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中小企业所得税的探讨

一。中小企业定义

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简称中小企,是指在经营规模上较小的企业,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此类企业通常是由单一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业主直接管理而较少受外界干涉。

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论文网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在解决地区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数量有1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百分号,贡献了中国60百分号的GDP。50百分号的税收,创造了80百分号的城镇就业机会。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下,利润较少,税负较重,纳税筹划意识淡薄,严重地阻碍其迅速发展。有媒体对全国100家中小企业管理层进行的调查显示,税费高。生产成本高和融资难仍是压在中小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

二。现行税制中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

税制经过几次改革,制订了一些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政策涉及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同时能针对不同时期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适应中小企业转型。服务中小企业改制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政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税收制度历经数次改革,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税收政策,覆盖了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细化分类。针对中小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低税率政策。对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由6百分号降为4百分号;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及以下的企业,减按18百分号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的企业,减按27百分号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可由地方政府确定,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3)鼓励中小企业安置就业的税收政策。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百分号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但结转期不能超过两年。

(4)鼓励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二年免征所得税。

2。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中存在问题

(1)政策的目标不明确,受众面太广,缺乏针对性。从税收政策的公益性上考虑,制定对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当地的残疾人就业问题,并没有切实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上为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考虑,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是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达到政策规定的要求才能够享受优惠的待遇,就企业与政府之间,是将吸纳残疾人就业与减免税收相互交换。

(2)政策的措施十分繁琐,对政策的形式不明确。从条文上理解,对现行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十分多,但是由于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出自于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在对各项税收优惠措施的解读上缺少权威解读,造成因文字理解上的差异产生的偏差。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散见于各种文件中,缺乏系统的整理,造成使用者缺乏一个明确的思路。在整个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上同时缺少体系,缺少层次。没有深入的研究,很难把握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这对于广大中小企业主要花费如此的人力去理解这些优惠税收政策是不现实的。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更新十分频繁,使得中小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适合自身的优惠税收政策是十分困难的。各地税收部门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难把控住横向与纵向的税收公平。

(3)统观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政策的优惠方式单一,力度不够。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税收税种上局限在企业所得税上,对其他税种的涉及十分有限。对中小企业采取的税收优惠方式也十分有限,往往是采取降低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减免中小企业税收。面对不同行业的,不同规模的,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其适用程度十分局限。采取对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优惠,其中最大的弊端在于仅仅通过降低税率来减少中小企业的税负负担是十分有限的,缺乏更深层次优惠制度,税收优惠的力度十分有限,不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面对大型企业时处于劣势的局面,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4)中小企业背上了税费不清“的沉重负担。中小企业在缴纳应缴的税费同时,对各种税外收费仍然需要买单。现如今,税费不清,以费代税,费强税弱局面十分严峻。中小企业在应对税负时,可以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面度纷繁复杂的各种费用时却无法规避。这种税费不清,以费代税,费强税弱局面,对税收具有很大的冲击,削弱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在面对如此繁重的费用时,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去保护自己,让自己处在市场竞争中更不利的位置。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构想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

对国内企业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措施,经济发展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对外资企业给予了更多的税收优惠措施,外资企业在税收负担上要明显轻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在面对外资企业处在不利地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并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对外资依赖,重点在于更多吸引国内资金,完善金融融资体系。因此,为了挽回企业在面对外资企业的不利局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符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所得税税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内外资企业的公平,同时是从长远考虑,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谋求生存的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调低,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减轻企业所得税的负担。在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率的同时,应当考虑到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性质,在中小企业的性质,规模,地区进行细分,进行有效的归纳,理清思路,不能一竿子“降低对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而是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调低税率。只有对不同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才能够有选择地大幅度地调低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也能够从宏观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行业进行引导,转型。

3。增大各项减税手段应用范围

在对中小企业减税的手段上可以增大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降低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上。对于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支出,开销,在更大范围的程度上给予税前扣除,对于中小企业公益性,救济性捐款的限额也应当税前列支。这一系列的措施将摆脱以往减轻中小企业税负依赖于降低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局面,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上,用更丰富的手段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4。引导中小企业自身扩大投资

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所限,资金规模有限,中小企业规模越小,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就越高,引导中小企业在可以控制风险的范围内扩大企业规模,进行转型升级。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分担企业的风险,增加投资者的收益。

5。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占得先机,必须依赖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一笔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对于中小企业,其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可以按照实际的的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缩短中小企业科研设备的折旧年限,免征中小企业在转让科研成果时的所得税,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能够引导中小企业通过技术研究与开发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税负,能够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科研研究,增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企业的技术升级了,生产力必然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尽管对其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税收收入在中小企业效益高的前提下并不会减少。

6。通过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吸纳人员就业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流动,中小企业吸纳不到优秀的人才,自然无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花费大量的资金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对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员工减免征收其个人所得税,变相增加中小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吸纳人才,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上久久不能解决的问题将会引刃而解。这不论是对于中小企业,企业员工,还是政府都是多赢“的。

对完善中小企业所得税的探讨

上一篇:對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3904字】
下一篇: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讨【2215字】

饭店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危...

风险管理角度下企业應收...

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新技术...

风险管理视角下生物医药...

风险管理视角下物流企业...

风险管理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2970字】

风险管理茬集团企业财务...

破碎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概况

浅谈营改增后税务會计与...

药用胶囊中Cr Pb Al 等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ASP.NET+sqlserver智能家居系统...

STC89C52单片机的数字FM收音机设计

借款费用會计准则存茬的...

新形势下高校年轻辅导员...

书籍文本的传达设计

ASP.net公交线路查询系统设计+源代码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变迁的意识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