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在企业绩效培训体系建立中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企业对人员素质与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培训已在各大中小型企业中趋于普遍,但许多问题与困难也随之而来。企业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成本较大,很难与企业利益相挂钩,投资回报率低;二是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很难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人员流动论文网率大;三是培训内容与方法缺乏创新,很难吸引员工参加必修培训,培训效果不明显。员工方面的困难:一是组织缺乏或不允许参加自身发展所需或感兴趣的培训;二是被迫参加个人不需要或极不感兴趣的培训,缺乏学习动力;三是培训时间有限。培训水平一般,考核要求却极其严格,往往力不从心。经实践检验,组织胜任力模型的绩效培训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六西格玛DMADV的方法论,以流程化。具体化的方法,以某一大型合资企业为例,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企业绩效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一。绩效培训体系简介
绩效培训是指一个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当面对外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自身变革需要的时候,为了弥补组织成员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现实状况和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绩效培训体系则是由一个个绩效培训课程的相互串联与并联,在企业总体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指导下形成的全面的。体系化的与各个员工个体绩效紧密相连的培训体系。它的目的是在弥补员工当前绩效与目标绩效差距的基础上,实现整个部门绩效以达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愿景。
二。六西格玛DMADV方法简介
六西格玛(6Sigma)是一种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前提改善企业流程及管理质量的技术,以几近零缺陷“的完美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运转周期的缩短。服务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财务成效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突破的科学工具和管理方法体系,指运用DMAIC(改进)或DFSS(设计)的过程进行流程的设计和改善。简言之,六西格玛是一个代名词,其含义是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其方法体系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包括业务改进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服务等各个方面。
DMADV方法是六西格玛设计中的其中一种,是指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设计。验证,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
三。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
1。定义(Define)
此阶段要在确定项目发起人。项目团队。项目干系人的同时,与发起人及干系人一同确立建立绩效培训体系的具体目标及项目预算。发起人在该企业中的权力越大,越有利于培训体系的建立。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具有人力资源的战略眼光,真正认识到企业人才的能力与技术才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实力。他们往往会主动发起许多改进项目并希望项目取得良好成果,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他们会尽力给予项目负责人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全力支持。项目团队不仅应包含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为保证后续的需求分析及推动执行实施完全完整,应包含所有核心部门的相关决策或执行人员。项目干系人则应该是培训体系所要涉及范围内的所有部门或其他组织的负责人,获得他们的支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才可以建立一个好的培训体系。当然,也会有一些不支持的项目干系人,项目负责人需要根据不同干系人的不同出发点给予充分的沟通直至说服为止。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立项表(ProjectCharter)。干系人分析表(StakeholderAnalysis)。客户声音(VOC)和关键客户要求(CTC)等工具,与发起人及干系人一同确立企业绩效培训体系的具体目标。最终的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即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时限性。比如此培训体系要在多长时间内建成,涵盖多少职级或部门,一年内可培训多少员工,培训满意度要达到多少,培训评估结果要达到多少等。
2。测量(Measure)
此阶段应利用关键质量要求(CTQ)。数据收集计划表(DataCollectionPlan)等工具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
第一,企业总体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尤其要注意是否有近期转型或者变革的需要,如果有的话,下面几点内容均需要随之更新。
第二,现有的绩效评估方法。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反馈面谈的情况,是否有准确的绩效考核量表,每个部门是否都坚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绩效反馈面谈,领导阶层对现有绩效评估方法的使用体验及改进意见等。
第三,最新评估方法下的现有员工绩效水平(也可称为现有员工的胜任力水平)。收集计划培训员工的全部绩效水平数据,以备后续寻找目标差距及因果分析。
第四,现有的胜任力模型。职级系统。职业描述(JD)体系等。胜任力是指某个人深层次的特征,能够在工作中将表现优异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这些特征可以是价值观。动机。某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力模型是指针对组织或企业的某一特定任务角色,为完成其职责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总和。同上,在做后续分析之前必须保证胜任力模型是最全最新的,并保证现有的胜任力模型是与现有的职级体系相对应的。
第五,已有的培训课程。一般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企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培训课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领导力培训等,测量已有的培训课程及其反馈,有利于后续将其更好地融入整个培训体系之中。
第六,现有的培训评估方法。了解现有的进行各类培训考核与评估方法,有利于在后续设计培训体系时,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性质,设置相应不同的培训评估方法来进行改进,以便更高效。合理地评估改进后培训体系的效果。3。分析(Analyze)
当测量阶段结束后,便能清晰地看到现有水平与目标的差距。在分析阶段就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分析工具来分析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并从众多原因中分析出根本原因或者几个占比较大的原因。常用方法如下:
第一,利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与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分析出所有原因,例如:培训讲师少。培训预算不够。培训设施不够。无在线培训平台。培训学员参与不积极。培训内容枯燥。培训方法单一。培训难以得到支持等等。
第二,利用因果分析法(CauseandEffectAnalysis)找出主要原因,或利用柏拉图法则(ParetoRule)找到影响培训体系建立80百分号效果的那20百分号个关键因素,以便后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4。设计(Design)
此阶段应针对分析阶段得出的关键因素或主要原因,设计具体的培训体系与实施计划。常用方法如下:
第一,具体步骤。一是利用失效模式分析(FMEA)。决策矩阵(PughMatrix)等工具来建立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根本或主要原因的手段。设计过程中可参考定义阶段获得的客户声音(VOC)中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再利用SCAMPER分析法等工具将设计方案优化,力求最终总结出的方案有所创新并简洁。有效。SCAMPER分析法指利用替代(Substitute)。合并(Combine)。改造(Adapt)。调整(ModifyorMagnify)。改变意图(Puttoanotheruse)。去除(Eliminate)。重组(Reverse)等思维过程整合。设计和改进的方法。二是将得出的改进方案整合,并用流程设计图(ProcessDesign)。实施计划表(ImplementationPlan)等进行梳理,最终展现给项目发起人。项目干系人等。
第二,关于培训内容的设计。虽然从理论上讲,从招聘环节进入企业的员工就是能够满足胜任力模型的达到预期工作绩效的员工,而培训环节只需要在态度及理念上加以培训,使其尽快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则可。但在实际情况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员工保有率高,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内部晋升等通道担任新的岗位职务,他们的许多能力素质还无法满足胜任力模型的要求;或者由于战略转型等原因导致胜任力模型全面更新,人力资源部需组织不同培训来填补员工实际工作知识。技能及态度与新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周边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以上述目标为出发点,针对每个岗位分析出能力素质差距来,力求做到设计的每个培训课程都有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
大体的培训课程可分为通用培训与专业培训,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
通用培训是指需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的大规模培训,例如,为了增加员工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培训,整个企业的新战略目标及策略转变等;专业培训是指需针对不同部门。层级。岗位或资历的员工组织的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对象的培训,例如,初级项目管理培训。高阶财务培训等;短期培训是指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及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新劳动派遣法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等;长期培训是指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而定的需长期进行的系列培训,例如,企业新战略新理念培训。管理培训生阶段培养培训等。
第三,关于培训方式的设计。应根据企业总体分配及各级部门分配的相关培训预算,并依据培训内容,结合学习金字塔(艾德加?戴尔,1946)设计最适合的培训方式。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该理论用金字塔模型和数字表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学员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比例。塔尖的听“效率最低,只能学到5百分号的授课内容;第二层的阅读“,能记住10百分号的阅读内容;第三层的视听“,学员可以记住20百分号的学习内容;第四层的演示“,可以达到30百分号的学习效率;第五层的参与讨论“,学员能学到50百分号的内容;第六层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可以达到75百分号的学习效率;最后一层的向别人讲授/快速使用“,学习效果则高达90百分号。因此,应综合组织相关目标及要求,尽量选择效率更高的培训方式进行设计。增长员工知识方面的培训,可以采用(在线)自学相关文章。讲义。录像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提高员工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采用互动较多的案例分析法。小组研讨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练习等方式进行;改变员工态度方面的培训,可以采用自我分析。辩论。游戏。行为示范。角色互换等方式进行。但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略不同于其他知识。技能。态度类培训,若刻意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灌输培训反而会引起员工反感,因此应偏向拓展或员工活动的方式,从员工心理层面融合的角度进行。在员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加员工参与主动性;在员工的彼此互动中,感受企业文化及企业关怀;在团队合作的拓展项目中,加强企业文化,使其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第四,关于培训资源的利用。在设计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同时,应尽可能与相关项目干系人敲定培训实施计划并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场地与培训讲师则可根据已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来明确。若有充足的培训预算,可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进行某一系列培训的设计。然而,培训预算较低的情况更加普遍,这种情况下则可选择企业内部会议室作为培训场地,如果是大规模的系列培训,则应考虑采用建立内部讲师制以培养讲师。激励讲师从而提高学员甚至内部讲师的学习效率,降低培训成本。
第五,关于培训评估的设计。培训评估方法的设计对于最后项目验证阶段的结果计量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根据企业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多少,并结合培训内容与形式进行综合的设计与考量。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Kirkpatrick,1959)指出,评估分为反应层面(受训者在多大程度上喜欢培训)。学习层面(受训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培训课程中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行为层面(受训者在培训过后的工作中多大程度上应用了他们学到的东西)。效益层面(培训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了目标效益)。在设计培训内容与方法时,就应采用上述四层面的倒序方式预设想要达到的培训效果。而在进行评估时,则应采用顺序方式进行。即反应层面(一级评估),通过研究受训者的情绪。注意力。兴趣等,得出受训者对培训的看法和态度,通常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学习层面(二级评估),主要采用书面测试。操作测试。情景模拟测试等形式了解受训者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行为层面(三级评估),主要依靠上下级。同事。客户等相关人员对受训者的业绩进行评估来测定。效益层面(四级评估),判断培训后员工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具体可以通过事故率。产品合格率。产量。销售量等指标来进行测定。一级评估在培训中进行;二级评估在培训中和培训结束时进行;三级评估在培训结束三个月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或在工作中实施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时进行;四级评估在培训后半年。一年后从工作绩效中进行评估或在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绩效考核中进行。每一个评估层次都是环环相扣。相互连接的,为保证培训效果的说服力,应尽可能按顺序完成这四个层次的评估链。5。验证(Verify)
实施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实施计划表(ImplementationPlan)按顺序依次进行。每次培训都应做好考勤及培训记录,实时收集反馈意见,并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做好培训满意度调查及必要的培训考核。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沟通服务工作,准备好应急方案,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及精力,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应建立相应的培训讲师资源库。培训课程资源库等,以不断修正和完善培训体系。
在项目定义的时间范围内,应尽量做完所有较长期的培训评估,如年终的工作绩效考核等。应结合在定义阶段与项目发起人及干系人一同确立的建立此培训体系的具体目标。关键质量要求(CTQ)等项的前后对比来进行设计结果验证(DesignResultVerify)。企业绩效进行培训体系设计时,通常需要验证的目标之一是在逐一实施培训体系各项培训后,企业的各部门绩效。总体绩效。员工个人的绩效是否达到某目标值。或是否达到某目标增长值。如果未达标,则应回到该项数据的定义阶段,确认目标定义无误,再回到数据的分析及设计阶段,判断是否分析或者设计环节出现了某些差错,最后再重新实施该部分培训并重新验证。
在达到项目目标后,还要实施最后的控制计划(ControlPlan),即对于未来需实施培训体系人员的指导,包括项目报告等相关文件的存档与共享。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与交接等。
最后,邀请项目发起人及干系人。项目团队成员等一起参加结项报告会,简要说明每一阶段的过程及结论,明示项目每一项开支及最终获得的成果。
三。结语
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六西格玛改进与培训管理经验,通过相关调研撰写本文,此方法论更加适用于高层管理者对六西格玛持续改进认可的。有较完善胜任力模型与绩效评估体系的大中型企业。但企业规模越大,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越大。因此,为保证参训人员的培训动力与高效的培训效果,还应考虑将培训评估结果与绩效薪酬。职级晋升等挂钩。即在重要培训结束后,对考核结果最为突出的学员或内部讲师,给予绩效面谈方面的精神鼓励,或给予相应的薪水。奖金方面的奖励,或给予加速职级晋升方面的奖励。但所有奖励都应公平。公正。公开,并且针对培训体系不同层面课程也应长效化。机制化。
对于小型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的组织架构与人力,可能会更加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者主导的。多模块相结合的。短平快“式的培训。比如:将企业文化类培训分解为主题式员工活动,将必修的能力技术类培训考核与职级晋升结合等,以此提高培训效率与效果。但是,针对小型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整体方法论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六西格玛在企业绩效培训体系建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