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宏观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13-0002-07

一。引言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企业的任何行为最终都表现为赚钱与赔钱。用钱与省钱的结果。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已经成为共识,但现实中却论文网很少有企业真正重视财务管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除了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抑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应有的一些功能外,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边界不清,对企业财务管理认识不足,甚至把财务管理工作等同于会计工作;二是没有区分企业财务的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关注企业财务微观事务,对企业财务宏观问题认知不够,更没有意识到财务宏观问题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在梳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企业财务宏观问题研究的内容,提出当前急需研究的九个方面的企业财务宏观问题。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说不清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边界不清的原因

1。宏观体制是根源

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和国有企业所有者代表的职能不分,企业所有制成分单一,企业没有自主经营管理权,实质沦为一个预算单位。普遍的看法是企业财务属于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使,企业财务部仅行使核算(会计)职能。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局面,政企职责分离改革逐步深入,国有企业地位在逐步变化,企业财务对于财政的依附性大为削弱[1],但企业财务部门主要从事会计工作的惯例被保留了下来。

2。理论边界仍未理清

由于财务与会计在实际工作中联系密切,难以截然分开,理论研究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在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主张会计包括财务或代替财务的大会计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2];二是主张财务应包括会计的大财务论“,认为会计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3];三是并列论“,认为财务与会计是相互并列的关系,两者存在的客观基础。性质。对象和职能均不相同,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机构设置上将两者分开[4]。虽然第三种观点占据上风,但关于财务与会计边界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取得权威或一致的结论。

3。学科建设会计强于财务管理

科建设在中国几乎没有中断,计划经济时代借鉴苏联模式,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理论基础(会计平衡等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使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平衡等式;有概念框架,知识体系完备,形成了一个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学科体系。而财务管理是改革开放后才引起学界的讨论,经过近10年的理论探讨,1989年秋季上海财经大学经批准在全国第一个试办财务学专业,后改为理财学专业[5],1998年才进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但直到今天,财务管理学仅有本科专业,到研究生阶段就没有单独的财务管理学专业;财务学也没有形成概念框架,与诸多学科都存在交叉,特别是与会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促成了院系名称。研究生方向。学者研究领域等财务与会计“的合称,财务管理学的课程设置上也多倚重的课程体系。

4。人才培养体现重会计

会计有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机构,如各级政府机构中的会计管理部门,而财务管理至今没有对应的政府管理机构;学术组织上,财务管理没有像会这样有影响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上,财务管理也没有像会计研究这样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会计有完备的职称体系,而财务管理没有相应职称,仅依附于会计职称;职业教育上,会计有完备的后续教育体系,财务管理后续教育往往依附于会计。

5。企业会计与财务机构合二为一

西方企业的会计和财务是截然分开的,财务总裁下分设财务长和主计长,前者管理财务机构,负责合理筹资和投资,后者管理会计机构,负责记录。整理和提供财务信息。中国企业由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领导下的财会机构同时负责财务和会计工作,这是因为企业行为追求短期化利润,财务管理的目标还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财务人员更注重遵守财经法规。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是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收支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内容密切关联。财务部门以会计工作为主,财务人员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评会计职称,进行会计后续教育。

那么,财务管理与会计是否有一个大致的边界?笔者认为是有的,否则就没有必要把财务管理专业独立出来。

(二)会计的职责边界

1。会计是人类的一种计量记录行为

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出现了记录劳动成果的需要,以石头。树枝。绳索为计量工具,产生了结绳记事“的原始记录行为;奴隶社会出现了城邦或国家,为公益事业构建了国家税赋制度,产生了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需要,发明了对财物收支采取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核算方法;封建社会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先后出现了四柱清册“龙门账“四脚账“等核算收支的方式。随着商业的发展,产生了系统反映商业行为来龙去脉与盈亏,以及鉴证这些记录是否准确的需求,出现了复式记账法。成本会计和会计师协会,提出了折旧的思想,划分资本与收益,重视成本会计,诞生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是为近代会计期[6]。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计量记录经济活动的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进入现代会计阶段。货币成为统一的计量工具,复式记账法得以广泛采用,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融合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2。会计本质上是一个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7]

会计的发展历程清晰揭示出会计的本质就是提供信息;美国现代会计手册在序言中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旨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会计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提供数据资料“而进行的,被称之为会计的反映职能“。

这一反映职能演化出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反映什么“,即会计信息质量应该达到什么标准;第二,怎样“反映。即提供会计信息应该遵循的公认的一些标准,产生了会计准则(确认。计量)与会计制度(记录。报告);第三,验证“会计反映的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出现了审计。

反映有主动反映和被动反映之别。人类为了争取主动权而提出计划“概念,预算“就是数字化的计划;也出现了控制经济活动的法规与制度。这时,就需要保证预算和法规制度在一个组织得到贯彻执行,于是产生了稽核“和内部审计“,会计的职能拓展到监督职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映方法论“和管理工具论“争论的焦点是会计究竟是研究反映的方法“还是为管理提供工具“。实际上反映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径,从目的论的角度,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至于反映什么“和怎么“反映则涉及方法论“。因此,从手段和过程看,会计需要研究反映的方法“。两者并不矛盾,只是角度不同。

3。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参与经营管理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会计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之争。后者沿袭反映论,与美国现代会计手册对会计的定义相同;前者认为会计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一种管理活动“,并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会计,专门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被会计管理活动论“者作为支持证据。会计虽然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但其本身并不具有典型管理职能的特征,只是一种提供管理工具“的活动,管理所需要的大量的财务信息都必须依靠会计来提供。因此,会计参与“管理,是管理的工具“。会计管理“指依靠会计这个工具进行的管理或对会计活动进行的管理[8]。

(三)?务管理的职责边界

1。财务与财务管理

财务“是有关财“的事务“,是财“的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的总称,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客观范畴,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财务管理“是对财“的事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是依法组织资金运动。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一种人的管理活动,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目的是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但在相关的研究文献或实践中两者并未加以严格区别[9]。

2。财务管理本质上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出现了财务管理的萌芽;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企业财务管理是应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所需资金“的需要而诞生的,天生“就是一种企业的管理活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和经济大萧条使投资者损失严重,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旨在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证券市场法制管理,财务管理重点转向研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市场竞争激烈。买方市场出现使企业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无法生存,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了资产管理上,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投资风险加剧。金融工具推陈出新,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投资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旋律;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始终是企业管理的一种主要活动。

财务管理是一项旨在资源保值增值的价值管理活动[10]。一切资源皆有价值,只不过这种价值未必一定通过货币化来表现。经典财务管理是以货币作为价值衡量工具的。当一个组织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其财务管理的重心就是确保其拥有的资源保值“,即保证其应有的价值,而不是保证其价值不减少,合理的价值减少(如正常的损耗与贬值)属于保值“范畴,只有非正常的价值减少,如被侵占。闲置。非法转移。人为毁损等,才能界定为不保值“。当一个组织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其财务管理的重心就是确保其拥有的资源增值“,无论这些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核心都是要实现资源的增值“,企业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团队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都必须围绕增值“服务。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而货币这种计量单位能够最大限度度量企业的资源,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但难以找到有效替代者。因此,财务管理将企业资源浓缩为资金“,研究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不放过资金“运动每一个环节可能带来的增值机会。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归纳如下:2。企业财务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

企业从事生产。服务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为了保证利润的不断实现和增长,企业必须研究资本与利润的关系[14]。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关于如何根据资本与利润的关系,筹划企业管理事务的学科。这种筹划有全局性和局部性之别,局部性财务事务具有技术性特征,企业之间可以通用,如财务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全局性财务事务则与企业的特定环境。特征有关,每个企业都可能会不同,企业间可借鉴性较小。宏观财务问题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与高度,是争一世之雌雄“;微观财务问题主要涉及短期效益,是争一时之长短“。

四。企业财务宏观问题研究的内容

企业能否长期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形成和维持核心竞争能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保证企业资本“长期。稳定转化为利润“的能力[15]。企业财务宏观问题就是关于资本与利润关系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经过长期的演变,企业财务宏观问题逐渐聚集在产权。战略和监控这三大基点上,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一)?a权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关于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法律规定,分为财产的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产权决定着企业财产的控制权,因此也决定了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相应的财产权利与义务,是财务战略和财务监控的基础。

企业产权是企业资本结构安排和融资策略选择的结果。资本结构就是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企业资金大的方面分为两种来源:所有者投入和向债权人借入;所有者和债权人都是企业的出资人“,都保留了资金所有权而让渡资金使用权,只是让渡的时间长短不同。收益确定性和受偿顺序有差异,所有者让渡时间长。收益不确定。最后受偿,债权人让渡时间短。收益确定。优先于股东受偿。一般企业都会有计划地安排资本结构,以期有效掌控企业控制权;资本结构的安排通过初始股权融资。股权再融资。债务融资。股利分配等予以实现,这些安排就是企业的融资策略选择。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特质。所谓企业特质指一个企业相对于别的企业而言所具有的独特性,是从企业外化表现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观察。如所有者特质。行业特质。企业规模。企业地域。管理者产生方式。企业功能定位。企业生命周期,等等。企业资本结构决定企业所有者特质。所有者特质决定企业进入的行业,企业进入哪个行业与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关系密切;企业规模与股东资源的拥有量正相关;企业注册地域。管理者产生方式。企业功能定位主要由控股股东决定;企业生命周期受控股股东影响。而不同的企业特质会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融资行为。投资行为。分配行为。财务信息披露行为。遵守或违背财经法规纪律行为。避税行为。盈利模式选择行为。财务治理策略选择行为等。这些不同的财务行为必将导致不同的财务后果。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治理结构。企业股权结构影响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等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资源的量与质。股东拥有资源的量与质影响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关系资源的量与质,而企业资源与企业所能采用的财务战略紧密相关。

(二)战略

战略即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或谋略“,目的是保证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财务战略虽然只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但却是企业战略的核心,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企业的关键问题,财务战略出问题往往导致企业死亡[16]。财务战略关注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均衡“要求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出现短缺或闲置,关注安全性;有效“即资金的利用高效,在营利性组织中就是资金的盈利能力强,关注盈利性;没有资金保障的任何战略都是苍白的,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企业战略是没有意义的;财务战略要解决的风险与收益。收益性与成长性。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等矛盾问题都是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企业的关键问题;财务战略对资金配置稍有不慎,就将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陷入财务危机而很快导致企业破产。

企业首要财务战略是投资战略,因为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才能实现盈利,才有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投资战略一经形成并付诸行动,企业的资产结构就形成了,由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和承受的风险也就基本固定了。其间虽然可以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但代价一般比较大。保障投资战略实施所需要的资金构成了企业的融资战略。企业融资战略首要考虑对企业控制权问题,又与企业资本结构相关;其次才是融资时机。数量。成本。风险的考量,构成不同的融资渠道与方式;最后形成一个适合本企业的完整的融资方案。

企业投资。融资战略都与利润分配相关。利润的结构和数量不仅决定着企业投资的方向和规模,也决定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利润的多少及其分配方式不仅影响着外部融资的额度,也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投融资战略与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高度相关,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

(三)监控

财务监控不是单纯的监督与控制,而是要解决财务激励与约束问题。财务激励与企业的分配制度密切相关,这里的分配“是广义的分配,是对企业增值额(V+M)的分配,而不仅仅是狭义的对剩余利润的分配[17]。财务约束是否有效与企业是否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

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必须要有客观。可信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财务业绩。相同的财务业绩可能蕴藏着不同的风险,只有将风险评估与财务业绩综合考量才能客观评价相关人员或部门的业绩,才能使人信服,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公司制企业,特别是公众公司,有大量的投资者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也有大量的潜在投资者,他们对公司的了解只能通过公开的财务信息获得。因此,财务信息披露与解读会影响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的决策,正面信息会使他们继续持股或增加持股,负面信息会使他们减持股份或放弃投资,从而对企业形成一种激励或约束力量。五。当前急需研究的企业财务宏观问题

企业财务宏观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不可能一本专著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只能选择那些重要的。关键的。紧迫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的考量,本文认为以下企业财务宏观问题亟待深入研究,结构图如图2所示。

(一)企业资源与财务战略匹配问题

做强做优做大是任何企业都想实现的目标,但现实中总会出现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问题。这是企业所选择的财务战略与所拥有的资源不匹配的结果。前者的财务战略超出了企业所能提供资源的承载能力,常常出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的结果,甚至劳民伤财,加速企业死亡;后者的财务战略太保守,导致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闲置。浪费,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如何评价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是企业财务需要考虑的首要宏观问题。

(二)企业特质与财务行为问题

为什么现实中成功的企业案例并没有给模仿者带来成功?根本原因是成功企业与模仿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特质。不同的企业特质会产生不同的财务行为,当这种财务行为适合某种企业特质,企业就取得成功,不顾企业特质而东施效颦“的结果注定是失败的。在确定了企业适合的财务战略后,需要根据企业的特质采取相应的财务行为,才能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企业有哪些特质?有哪些典型的财务行为?这些企业特质与特定的财务行为有什么样的关联性?是企业财务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宏观问题。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决定了其在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研究中国的财务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国有企业[18]。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完善公司治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由此足见研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署,事关不断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都涉及到产权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问题,属于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宏观问题的研究范畴。

(四)大众创业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务院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必将成为中国政策的指向。中国政府努力的方向。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等文化的影响,大众创业多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再加上现有数量众多的家族企业,使得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家族企业植根于传统家族文化,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促进大众创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经济,是企业宏观财务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五)海外投资与财务尽职调查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与世界经济的交融日益紧密;但中国经济人均拥有量很低,需要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期,离开了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是无法实现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开放战略的延续与深化,走出去“是很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财务尽职调查成了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紧迫财务宏观问题。财务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是投资及整合方案设计。交易谈判。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基础。财务尽职调查能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或危机,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预测企业前景,了解资产负债。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

(六)企业融资与上市程序

企业融资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决定企业控制权。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的发展,新兴融资工具和手段不断涌现;同时伴随中国上市注册制的推行,上市融资这种典型的融资方式会成为更多公司的选择。本文在研究企业融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企业上市融资的程序,以期能为企业构建适宜的宏观融资战略有所裨益。

(七)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

现有实践表明,商业模式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那么,商业模式实质是什么?典型的商业模式的特征。优缺点。适宜性包括哪些内容?商业模式怎样影响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要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在选择商业模式时应注意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是企业财务宏观问题研究不能回避的。

(八)风险评估与财务业绩评价

客观。科学的财务业绩评价不仅是企业知己“的保障,也是企业有效财务激励与约束“措施制定的基础。风险与收益是一个货币的正反两面,如何对两者进行权衡“一直是财务宏观研究的重要命题。现有财务业绩评价方式虽然考虑了企业的风险,但并未充分揭示出企业业绩背后的潜在风险。企业风险种类与量化指标,企业风险主要的评估方法,企业业绩主要评价方式优缺点。适用性,如何构建风险与业绩权衡的企业财务业绩评价体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财务的宏观研究予以回答。

(九)财务信息披露与解读

经济学将企业视为黑匣子“,管理学要解开黑匣子之谜。只有充分获取了黑匣子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解读,才能明白其运行机理,才能知道其问题存在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进行决策与治理。企业应该披露哪些财务信息,现有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哪些改进,对构建阳光企业“尤其重要,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顽症――管理腐败的治理。

企业财务宏观问题研究

上一篇:企业财务茬费用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与對策【2280字】
下一篇:企业财务战略构建中的新常态思维分析【1819字】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

企业高管社會资本企业适...

企业高管特征會调节风险...

企业高管人员劳动法排除适用研究【4150字】

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高低压配电网电气节...

企业风险预警与應急管理研究【4000字】

全球各國生育率排名2023,...

浅析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围城》人物描写中修辞手法的翻译研究

通常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何时生效

玛曼塔处女座21年9月感情运势【字数855】

国内外混合碳四利用研究现状

十二星座更優秀的星座排...

AT89C52单片机的教室照明能控设计+电路图

浅谈肖像雕塑眼睛的表现

空间小目标红外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