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析与讨论 10
5.1 支付意愿的回归分析 10
5.2 消费意愿的回归分析 12
5.3 回归分析的对比 13
6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附录A 17
附录B 20
附录C 21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 包括供给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以及支持服务。因此,生态系统服务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资本。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是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有利于促进生态服务市场化、改善生态质量、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等,并已经逐步发展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一个近期才有的现象,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工作的系统性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3]。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4]。湿地在我国分布面积广泛,具有多样的生物资源,很多鸟类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而且湿地还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50年代以来, 我国仅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1.3×104km2的湖泊消失[5], 且我国目前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湿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威胁。 因此,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湿地服务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无论是在公共决策方面,还是对湿地的保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具体的价格配给标准,既可以对破坏、使用和占有湿地者进行经济惩处或收费,也可对保护和恢复湿地者进行补贴,最终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防护效率[6]。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牺牲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西溪湿地为对象,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调查与评价。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之一,也是近30年来国外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关于核算公共物品价值的标准方法(尤其在资源环境领域)[7],其核心是直接调查咨询人们对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WTP),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NWTP)表达环境商品的经济价值[8]。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不具有价格,但具有现存价值、非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等,无法从市场角度评估价值,因此近年来国内针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多数都仅采用CVM对人们的支付意愿(WTP)进行调查,但很少看到将消费意愿作为评估标准之。故本研究在参考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CVM问卷来调查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水平,同时增设有关消费意愿的问题,将支付意愿和消费意愿这两个评估标准进行数据相关分析并比较,希望能得出一个更为理想的评估标准,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为解释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给不同个体支付意愿造成了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发展做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