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面试的具体操作则散见于浩森的古代著作之中,虽然颇有哲理,但却零乱而不系统。其中代表性的著作包括《逸周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人物志》、《将苑》、《冰鉴》等。而尤以《吕氏春秋》的“八观优尔验”之法、刘邵《人物志》的“八观五验”法和诸葛亮《将苑》的“知人七法”涉及到面试考察的素质及与之相对应的面试题设计方向。
古人的面试技术大多是基于为人处事的经验,通过阅历、经历、心历的积累,对被考察者日常言行、特定情景下的行为进行分析,全面考察人才的德行、能力、智商、品性等。这些测评思想蕴含着现代面试测评的精髓和特点,即:(1)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能力、智慧和信息;(2)尽可能全方位考察被试者的各种素质和潜能;(3)设计的考题与要考察的素质呈对应关系;(4)以观察和谈话为主要工具。
隋唐后科举制逐渐成为国家录用人才的主要途径,笔试由此于公元7世纪兴起并得到大规模应用。面试则因其主观性强、施测不经济、评分标准不易控制等种种弊端逐步让位于笔试,降为一种辅助性的考试方法,如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关殿试,就是一种用面试方法来决定应试者的取舍和名次。
20世纪初,我国心理学界就引进了西方心理测量方法,并制定出自己的各种教育和智力测验,其中对中国心理测量领域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比奈智力测验的引进和修订。1916年樊炳清首先介绍比奈—西蒙量表。1922年费培杰将比奈—西蒙量表译成中文,并在江苏、浙江两省的一些中小学试测。1924年燕京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出任燕京大学校长的陆志韦先生发表了经修订的比奈一西蒙量表,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标准化的比奈智力测验。1982年,劳动人事部下发《关于<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法规性文件,使招干考试有了基本规范。1987年11月,的十二大决定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并且明确提出,将来政府机关补充公务员都要通过法定考试。从此至94年,公务员的考察从纸笔测验过渡到现代的结构化面试,社会上也开始广泛使用结构化面试。
2.3 现代西方面试技术的发展历史
西方对人才测评的分析,起源于心理测验( Psychological testing) 0 1890年,卡特尔第一次使用心理测验这一术语,此后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很快得到普及。心理测验的进一步发展在于有很多学者进行了个别差异的分析。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对测量个体差异的系统方法进行了发展和综合。卡特尔将个体差异的分析引入美国,开发出一系列感觉运动测验来测量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是文斯勒(1901)研究显小高尔顿和卡特尔的感觉运动测验很不可靠,因为没有有效的测量指标和技术手段,直到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把智力看作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编制出比奈一西蒙量表,使得测验作为一种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开创了现代人才测评的先河。
一战期间,心理测验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扩大了应用范围。1917年,随着美国参战,心理学家为测量官兵们的不同智力水平,采取大规模团体施测的方法,他们编制出陆军甲种测验。后发现士兵的文化水平不同影响到测验效果,又编制了非文字的陆军乙种测验。这样从1917年3月到1919年1月间,共有200多万官兵参加了测验,效果显著。
一战随后的几年中,测量的发展已经为现代职业指导和咨询领域提供了基础。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心理测量学家们开始在实践中评价求职者的“岗位适合度”,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岗匹配,于是职业兴趣测验繁荣发展起来。比较著名的有1947年的斯特朗—坎贝尔职业兴趣调查表、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和1966年霍兰编制的霍兰职业兴趣调查表,突出了职务关联兴趣。
- 上一篇:传统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新型旅游业的探索
- 下一篇:社会支持视角下成年孤儿的“类家庭”模式分析及社工介入
-
-
-
-
-
-
-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