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区美德村社区文化提升对策研究
0引言
解决好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和国家的重中之重。在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就明确提出了把农村建设成为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层次,全方位的精神追求,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的文化产业,形成新的文化需求,带动农村的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推广能够促进农村新的治理方式的形成,促进农民生活观念的转变,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来。但是,就目前来说,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在处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理论和实践仍不成熟,关于农村社区文化的概念比较模糊,那么,如何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就需要加强研究。笔者以家乡所在地—海南省秀英区长流镇美德村为例进行探讨,在深入对村民及村干部的走访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该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美德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1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
1.1基本概念
目前一些学者在对农村社区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经常直奔主题的讨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研究主题的模糊。为了更好的理解农村社区文化的概念,我们需要先要弄明白社区、农村社区、社区文化、农村社区文化的概念。
1.1.1 社区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源于拉丁语,本意是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1]1。首先对社区进行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1887年,他在《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了“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中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某种意愿,这种意愿包括感情,传统,和人们的共同联系[2]。之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将腾尼斯的著作翻译成英文,英文中的“社区”由此而生。而中文中“社区”是有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翻译而来,被沿用至今。
目前,据大概估计,有关社区的定义大约有140百多钟,但社区实质可以概括为:社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笔者对社区也有自己的理解,认为社区就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环境内,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一种地域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1.1.2 农村社区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由于血缘,地缘的关系逐渐聚齐在一起,形成村落,可以说社区最早的形式的是农村。
娄成武,孙萍在《社区管理学》中提出:农村社区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农村社区具有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流动性小、组织结构单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家庭的社会影响作用较强、社区成员关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社区服务设施、物质条件等相对落后等特点[1]13。
可以认为,农村社区的形成就是在农村这样一个地域环境中,一群农民在日常的生产劳作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地缘上的归属感、道德观念、民族风俗、礼仪文化等等。它反映了农村村民在农村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要全面了解农村社区必须要从广大农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关注农村社区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同时要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经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