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分为以下三种:(1)家庭养老模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只是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增多,空巢家庭等问题出现,家庭养老这种传统模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逐步向社会养老过度。(2)机构养老模式,即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养老机构主要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以家庭养老为核心,老人居住在自己家里,享受社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到老人家中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3】31-32。
机构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敬老院是农村机构养老的主要载体,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搞好敬老院管理,不仅能提高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本选题以水泉乡敬老院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找出该养老院以及类似的其它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基本概念
1.1.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即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人自助但由养老机构提供养老照料与精神慰藉职能的养老模式。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这些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为老人提供高水准生活照顾服务及健康护理【4】1-2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
1.1.2敬老院
敬老院(home for the aged),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源Z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农村机构养老的主要载体。
1.2 敬老院的性质及基本模式
1.2.1敬老院的性质
关于对农村敬老院的性质问题,1994年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做了规定。该条例认为,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要求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兴办敬老院。1997年民政部《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从上述两部法规的规定可以看出农村敬老院不属于营利性的企业单位,应当属于服务五保供养对象的事业单位[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