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理论
1.1超市商品分类的基本标准
一般来说超市将商品分为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和单品这四个层次[2]
(1)大分类
大分类的分类原则比较简单,大部分根据商品的用途、状态等因素分类。例如,饮料就是一个大分类,它们基本上都是由液态组成。
(2)中分类
中分类是在大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将物品进行一项小的分类,这些分类可以根据商品的作用、产地、某种个性进行分类,比如在饮料这已大分类中,再以“体力补充”进行一个中分类的划分。
(3)小分类
小分类是中分类下更细的一种分类,他的分类标准和中分类差不多,可以根据用途、商品牌子来细分,比如饮用水中可分为农夫山泉、冰露等。
(4)单品
单品是商品分类中不能进一步细分的、完整独立的商品品项,比如脉动可以分为500ml的1L的。
1.2常用分类方法文献综述
在谁实践中,企业用于商品物资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ABC分类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方法广泛的运用在商品分类、库存管理和供应商选择上。
1.2.1 ABC分类法概述
ABC 分类就是根据是按帕累托 20%-80%的原理达将商品进行最有效的管理和分类[6]。经过长期以往的研究,人们发现一般 20%左右的商品能够实现80%的收益,而30%左右的商品能够实现 12%的利润,而剩下的50%的商品只能实现 8%的利润[7](如图2-1)。超市商品中的ABC 分类是以商店的贡献率排序为标准的,在贡献率前 20%的商品为A类商品,这类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了,一般顾客都比较喜欢购买,通常不用广告或促销就能卖得很好;在排名贡献率 21%-50%之间的商品为B 类商品,这类商品是供选择的商品,为次重要的商品;C 类商品是排名贡献率 51%-100%的商品,销售不佳的商品,但需要保留来保证商品多样化、完整性。其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如表 2-1所示。
表 2-1 ABC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类别 分类标准 管理方法
A 类 此类商品的贡献率最大,创造的收益最大,很受人们的欢迎,一般不需要广告或促销仍然能卖的卖得很好,占 20% A 类商品需要放在最显眼、位置最好的货架上,要保证不缺货,要对其投入最大的精力
B 类 此类商品的贡献率一般,为次重要品项,占 30% B 类商品要保证其多样性,多做广告和促销,劲量让其变成A类商品
C 类 此类商品销量不是很好,贡献率也最少,但必须要保留来以保证商品多样化,占 50% C 类商品要定期进行删除,但要保证品类完整
商品 利润
帕累托原理中 ABC 商品与利润的关系
1.2.2 AHP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 SAATY T L 教授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AHP 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其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 主要是两两比较) 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