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促进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才能实现根本性转变。在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是否可以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其在集聚和辐射带动方面的作用,对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城市经济开发的重点是加大力度建设节点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加强对生产要素的积累,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的辐射功能,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江苏省的城市中心性。江苏省在我国各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排行中一直是遥遥领先。因此,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较具有代表性。江苏省地级市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中心性之间的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差异。现在,将选取江苏省的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些地级市的中心性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些中心性指数分析比较各城市在江苏省的作用大小。
2 中心性的起源及概念
2.1 中心地理论的起源
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进程有所加快。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城市逐渐占主导地位,它成为了一个供工业、商业、贸易和服务等行业聚集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许多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城市上。根据对城市的社会和经济行为研究,开始了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和规模的研究。中心地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和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很相似,都是经过许多的实地调查后才产生的。克里斯泰勒走遍了德国南部所有的城市和中心部落,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克里斯泰勒在空间秩序研究上选择使用演绎法[2]。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2 基本概念
(1) 中心地
中心地可以理解为周边地区的中心,它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各种消费品和服务。它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城市、大型居民的聚集点、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2) 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能对周边地区起到多大的作用,也可以把它看成中心地能把它的核心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中心性的表达式为:
C = B1 - B2
其中,C表示中心地的中心性;B1表示中心地的供应总量;B2表示中心地为能够为自身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由公式可以得到,中心性就是中心地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商品与服务的总量。
(3) 中心地的等级
中心地对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能力也是有高有低。中心地的等级是由它所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能力的大小决定的,通常来说它能提供货物和服务水平越高级中心地等级越高,反之则越低。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等级的大小是和它职能的高低是相呼应的的,等级越低它所具备的职能就越低,但是比它高一级的中心地就不仅能具备它自己本身就具有的职能,还能具备比它低等级的中心地所具备的的职能。由此可以推出,最高等级的中心地就能同时具备所有级别的中心地职能。文献综述
3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江苏省的基本概况
江苏省坐落于中国沿海地区中部和长江、淮河的下游,东面临黄海,西面连接安徽,东南方向与上海、浙江接壤,北面接壤山东,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部分。江苏省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26万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1%,全省常住人口7960万人。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截止到201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300万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也达到100万元,GDP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