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差异性分析 17
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的发展趋势 18
5 从家庭环境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18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调查问卷): 22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踢馆,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年到2005年,短短几年,我国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000万。大学生大幅度增加,越来越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时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大学生是我国社会zhuyi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否正常发展、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30%,比例还将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是大学生主体中两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查阅中发现,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消费行为是在消费观的指导下产生的,而消费观是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众多方面影响下形成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成长环境、个人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背景下,作者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前提下,研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差异性。
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有很多,切入点也各不相同,主要从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层次等视角来进行分析,但是有关独生子女消费的研究数量较少,而且多为独生子女消费状况的简单描述,缺少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的系统研究。基于以上考虑,作者认为研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差异性一方面可以丰富消费社会的理论,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做铺垫,可以有相应的理论作基础;另一方面,创新研究方式,不仅仅只是消费学或是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而是连结经济学和社会学,多角度的模式,完善消费研究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开创先河。
(2) 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将对一生的品德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作为大学生消费主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对南京某高校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抽样调查,通过从家庭地位、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角度分析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性,分析两者消费心理的合理性和特殊性。通过问卷和相关分析,总结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消费特征以及消费趋势,并从家庭因素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引导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改变其不合理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