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来源 南京 65 37。14
江苏 36 20。57
其他省份 73 41。71
海外 1 0。571
年龄 18周岁 以下 6 3。428
18—25周岁 87 49。71
26—35周岁 29 16。57
36—50周岁 44 25。14
50—65周岁 7 4
65周岁以上 2 1。14
旅游动机 观赏秦淮风光 110 62。85
寻访名人故居 23 13。14
瞻仰孔圣 46 26。28
了解古代文教制度 28 16
购物 78 44。57
品尝特色小吃 75 42。85
与亲朋好友聚会 17 9。71
其他 11 6。28
数据来源:根据实地调查整理所得
本次抽样结果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样本均衡性良好。表1中数据可看出:南京夫子庙的游客多为南京本地及周边的人口,且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其中南京本地在校大专、本科学生占有很大比重,高达42。3%;87%以上的游客学历在大专及以上,旅游动机中所占比重前三的依次是:观赏秦淮风光,购物和品尝特色小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结合上述的的数据及调查所得的其他数据,笔者试分析出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3。1 实际发展与文化定位不符
考察历史,讲秦准文化,首推六朝文化。那时的名门望族大多居住在秦淮河畔,例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居住在乌衣巷:其子王献之,曾在渡口迎接爱妾——女诗人桃叶,创作流传至今的《桃叶歌》,桃叶渡的地名故此名之。可以说,秦淮河畔诞生的名人对后人有很深的影响。那时的秦淮文化对后来的文化有很深刻的影响是一种雅文化。宋景祜元年(公元1034年) 孔庙的建成,吸引了大量学子聚集于此,儒学文化占主要地位,更是雅文化。至于市井文化,那是在江南贡院壮大之后,书肆、茶、客栈甚至酒楼妓院,为满足一些富家子弟的消遣需要才应运而生。所以虽说夫子庙兼容并蓄,雅俗共赏,但雅文化一直是主流。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建设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景区的“十里秦淮”风光带,并将其定位于“旅游、文化、商贸”。之后,夫子庙景区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建设。现今,景区迎来的大量客流及源源不断的消费力促使夫子庙成为南京主要的商圈之一,但与此同时“商贸”大有取代“文化、旅游”之势,与其文化定位背道而驰。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夫子庙景区的品牌文化内涵正逐渐流失:忽略秦淮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名人文化资源开发滞后,著名历史文化景观的历史文化配套活动不足。在游客心目中,夫子庙堕化成了“文化气息的外观,里面是现代化的东西”。据学者李修福2010年发表在《红河学院学报》上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7。5%的游客认为感受不到“夫子庙秦淮古韵”,只有14。6%的游客认为夫子庙景区蕴含的六朝、明清文化意味很浓[ ]。事实证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已很难感受到“文化的夫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