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社区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和“社区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社区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步推进带来了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在这次社会福利制度转型中,除了职工福利改革和民政福利改革,社区服务业的兴起是其中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我国社区服务理念在1987年正式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987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0798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30021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2。2万件,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5。9万个。[4]社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以社区为单位生活的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也逐步变大,尤其在家庭养老逐渐减弱其功能的当今社会。文献综述
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老人社区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都是独立部门,特别是独立非营利机构,独立部门与政府是购买者和提供者的契约性关系;上海老人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则是半官方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政府。[5] 社区养老服务情况现有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服务流于形式,正式照护难以满足高龄、失能老人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不足、助老员大多未接受正规培训、服务水平有限,社区在高龄老人居家照护中未发挥指导和支持作用。结论:重视为高龄老人居家照护者提供支持与援助,进一步开展照护者支持对策研究,建立照护者社会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照护者支援中心、喘息服务制度。在社区层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联系,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支持作用。[6]
1。2研究综述
在基于上海市发展与现状的《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中,作者指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适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同时又指出,要坚持和发扬家庭养老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家庭并赋予其时代精神,是中国应对老龄社会的必由之路,并且,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支撑,完善的社区服务是现代居家养老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7]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在养老照护需求,尤其是对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日益攀升的情况下,对养老照护的供给却存在不足。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其中城市养老服务机构5413个,农村养老服务机构31472个,许多公立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因此,城市中高龄老人的社区照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尽管2012年全国很多城市建立起了社区养老照护服务中心,但是社区养老照护用于医疗和护理方面的费用负担过重,社区照护的人力资源缺乏,设施简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养老的发展。[8]
1969年,在第二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马耳他最早提出了老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迅速增长的趋势及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9]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对高龄老年人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问题的研究逐渐兴起。较具代表性的如:0’Connor等对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的研究,认为高龄老人中认知功能有缺损的比例上达40%以上。Manton&Land对高龄老年人中男性与女性残障的比较研究,与低龄老人相比,高龄老人中女性更多,残障比例更高,贫穷者更多,丧偶者更多,受到的教育较少。此外,日本的大久保昭教对高龄化社会的学校教育亦作了较深刻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