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研究的理论背景及发展现状
2。2。1 城市滨水步行空间的研究设计的发展及背景[2]
2。2。2 人的行为的研究背景
伴随着行为科学的迅速扩展,同时环境学、景观学不断发展,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心理学出现。1949年底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词,并于1953年得到国际的认可。1968年美国成立了“环境研究协会”(EDRA)。欧洲在50年代末掀起了对于环境行为系统研究的潮流。亚洲对环境一行为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80年代成立了“人一环境研究学会”(MERA)。
以国内外相关著作为例:
丹麦的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对人们进行的户外活动类型、质量评价及相关环境要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创造人性化户外空间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
李道增先生的《环境行为学概论》是一部从行为、环境以及美学等方面综合分析环境与行为关系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的著作。
2。2。3 “人——空间”的研究现状
对于城市空间环境与行为活动关系的研究于 20世纪 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1968 年 6 月,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成立,重点研究空间设计与行为活动的关系。城市滨水步行空间作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生态和生活最敏感的地带之一,对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以及其中人们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是设计者必须重视的研究课题。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对“空间-——人”的行为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和确定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人为主体的行为需求的宗旨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对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
以美国的阿尔伯特 J。拉特拉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 设计》为例:
书中把人的行为习惯作为环境设计的最主要依据,提出观察与调查的方法,进而提出“设计必须为人”的原则[4]。
以卡罗林·弗朗西斯等研究者的著作《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为例:对公共空间的进行人性化研究,重视了行为活动对空间的支持。
国外研究理论观点的主要可供借鉴内容: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单独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很多,研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概念及理念方面;主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理究成果。二是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方面:研究主要在城市设计领域。以清华大学王鹏博士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性研究》为例:本书将系统论引入城市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开敞空间作了较为完整的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