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的认知程度,依据邻避情结产生的原由,本文从对移动通信基站识别程度、关注程度、电磁辐射认知程度、基站辐射认知程度、基站建设理解程度5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从年龄、学习能力、性别、工作行业等多角度选择调查对象,分析各阶层公众对基站认知和接受程度,总结群体最关注的要点,给开展同类项目公众参与调查提供经验借鉴,为相关纠纷调处提供参考。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 邻避效应与认知度
1。3。1 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译为“邻避”,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而移动通信基站由于建设周期短,分布范围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建在小区里是很常见的事,从而更容易在周围群众间产生邻避效应。文献综述
导致邻避效应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心理与认知因素:
1、 不信任政府和项目发起人。
2、 知识与信息欠缺。
3、 对问题、风险和成本的狭隘和局部的观点。
4、 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
5、 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规避倾向。
具体到移动通信基站就是不信任移动通信运营商、对移动通信基站知识的缺乏、不想承担社会发展的后果、不想周围有基站,认为可能有不利影响。
1。3。2认知和认知度的概念界定
按照认知心理学(Cognition psychology)的理解,人的认知(Cognition)是个体主动地寻找信息、接收信息,并在一定的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17】。认知活动是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和行为基础,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具体心理过程。
人的认知开始于信息的接收,这个过程被称为感知觉。心理学通常把感知觉分为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人由于刺激物的作用通过感知觉的获得的信息会短期或长期保存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个体经验,并在需要时体现出来,这样的过程称为记忆(Memory)。短期保存的信息称为短时记忆,长期保存的信息称为长时记忆。人通过感知觉接受信息,通过记忆保存信息,除此之外,人还能利用头脑中已有的个体经验去间接并概括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个过程称为思维(Thinking)。
由此可见,人的认知就是个体借助一定的接收器,通过感觉主动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逐层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信息处理器,它不仅运用已有的个体经验加工接收信息,而且还会根据信息加工的结果支配个体的活动,以对外界做出反应。具体过程可用图1。3表示。
图1。3人脑的信息加工及反应过程
本文讨论的“移动通信基站公众认知度调查研究”考察的是公众通过感知觉获得的与端午节相关的各种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这个不仅受基站组成及类型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到公众年龄、性别、文化学历及是否从事通信工作等个体因素影响。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