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构形制
千百年来,汉服在延续它飘逸 、宽阔的风格的同时变换出上百种款式,但依然保持着最重要的特征:交领右衽、无扣结璎和褒衣大袖。基本形制为衣裳制,深衣制,衣裤制。[周海华。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研究。 西南大学,2011。4]
交领右衽:交领是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衽”,原本的意思就是衣领。右襟为上,交叉左襟,掩盖于中,称“右衽”。反之称“左衽”。汉服异于其他少数民族,有着明确的“右衽制度”。
无扣结璎:也就是说汉服基本上不用扣子,用两条细细的长带就可以牢牢系住衣襟,汉服从表面上看并没有扣子,但其实是有一颗布纽隐藏在里面。称其隐扣又称暗扣。
褒衣大袖:此处的褒衣是相对紧身衣而言的,汉服袖子宽大而且长,平放时平平无奇,但当穿着它的人,曲臂的时候,偌大的袖子就会随着人身体的移动,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随着移动而不停地变换着。
衣裳制:上衣与下裳分开剪裁,分开缝纫,分开穿着的衣物。衣裳制还规定“衣正色,裳间色”意思是上衣颜色纯正且纯一,下裳色彩交错。
深衣制:把上衣与下裳分开剪裁,再缝合起来,衣裳连属形成一体。
衣裤制:上衣和下裤分别剪裁,分开缝纫,分开穿着。旧称短褐,俗称短打。可作里衣,亦可日常穿着,是汉族庶民日常居家劳作之服。
3。文化内涵
汉服之美除了在于其端庄典雅的款式特征外,更在于它本身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古代朝堂之上,常用方位词表示尊卑。“左迁”表示贬官。当然,时代的不同,“左”和“右”的含义也会随之改变。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崇尚“左”。“交领右衽”暗示了古代中国浓厚的等级意识,先人把这种思想融入服装,呈现开来。
冕服纹式的十二章纹,每种章纹都有象征和寓意。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山”则为稳重;“龙”对应的是“应变”;“华虫”取其文丽,等等。十二章纹设计的每一个图案都表示着一个政治符号。
汉服的色彩体现出了古代阴阳五行理论,对应五行的五色,既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冬黑,色彩与自然变化相协调,汉服遵循着五行五色体系一直延用到清代,代表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天道,师法自然,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上衣下裳的形制灵感取自于天地之间。古时的人们发现,天还未亮的时候,天空是玄色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黑色,上衣就象征为天空,天空是黑色的,所以就用玄色作为上衣的颜色;土地是黄色的,下裳比作土地,就采用土地的颜色,以此来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衣尊裳卑,象征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社会秩序,顺应“天道”。
(三)历代汉服发展
汉服历史上的多次变迁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衰。
初现风采: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开始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葛、麻布来做衣服,后来发明了饲蚕和纺丝,遗弃了树叶等自然产物,开始进入到日臻完备的衣冠时代。
夏商定制:“礼”在夏商时期盛行,有著名礼器青铜器等,冠服制度的确立也被纳入“礼治”的范畴之中,在不同的典礼甚至是一年四季的不同,所穿着的汉服也不相同。汉服的深衣制和上衣下裳也是那时候所确立的,成为后世制作汉服的模板,产生了久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