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研究与发展 

1.1.3  润滑油的组成

基础油和添加剂是构成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基础油是指生产的润滑油和其他产品的精制油品,且能够不但单独使用同时也能够和其他油品或添加剂掺和使用的精制油品。就是因为基础油在润滑油中占到80~90%左右,于是对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或基础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润滑油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便能提高润滑油的一个或多个性能,甚至能给润滑油带来新的特性及功能,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人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需性能的润滑油。

1.1.4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油的构成不同可以分为矿物质油、合成油和动植物油。

(1)动植物油

最先被人们使用的润滑油是植物油和动物脂肪[5],而由于其中含有天然甘油三酯,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容易氧化、高温稳定性差、容易水解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它们在润滑油领域的广泛应用。植物基润滑油仍拥有一些性能上的优势,其最大亮点是润滑性能出众,有较好的粘温特性,闪点高,与矿物质油添加剂[6]的配伍性好。动植物油所含的主要构成部分为甘油三酸酯构造,使得动植物油具有出众的润滑生物功能[7]。从19世纪初以来,石油基础油逐渐取代了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应用于润滑油领域,由于传统的石油基础油没法满足人们对润滑油大量需求,且其生物降解性差,不仅容易积聚而且对环境产生很严重的污染。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近年来,人们通过酯化、转酯化、环氧化、氢化和混合等化学实验方法改变动植物油的性能,合成对环境污染较少或者没有污染的基础油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8,9]。

(2)矿物质油

矿物质润滑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叫做“烃类”的混合物,。矿物质润滑油所含的烃类化合物中,主要烃类化合物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些化合物的不同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不同以及沸点范围馏分温度和在常温下的外观不同,便导致润滑油具有不同的粘度常规的润滑油大多以油或矿物油为主,在特定的环境下,如金属加工油、链条油、发动机油和开式齿轮油开系统或一次性循环系统[10],因其使用及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泄漏缘故,润滑油将不经意的排放到情况中。因矿物油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能力不能满足现状,很容易沉积在环境和污染的生态环境[11]。而且矿物油容易变质和废弃,一般被禁止作为高温润滑油基础油。全世界每年约5000~10000千吨的石油基化学品进入生物圈,这对环境的污染是极为严重的。

(3)合成油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的不断的提高,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制订了比较严格的法律来控制润滑油对环境的排放量得到严格的控制。全球各个发达国家的大石油企业都已经开始着手研制研制环境绿色友好型润滑油,用来替代现有的矿物基润滑油。经证明,合成润滑油比天然产物更经济合理,考虑环境保护和毒性,使用合成润滑油更利于环境,他们和许多天然衍生的润滑油比例,相对无毒。[12]。

 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绝大部分机械对润滑剂的依赖愈来愈强,在一些持续高温、低温条件下,以传统矿物油为基础的润滑油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到现在,生物降解,可再生能源等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以致于以化学原料合成的产物作为润滑剂的利用率已逐步增长。现代合成酯润滑剂已成功地应用于液压油、柴油、汽油机油等领域。环境友好型的润滑油满足油品的使用性能规格,不使用后能在一个不太的时间内分解成 H2O 和 CO2的有机润滑油,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16]。由此以多元醇酯为主的三羟甲基丙烷酯在润滑油中占很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它的综合性能尤其凸出[17,18]。即使当前世界上绿色环保型润滑剂的产量只占润滑剂总产量的比例微微只有 1%左右[19,20],但随着人们对环保保护意识的加强,会促使其增长速度加快,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它的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最快,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反应得到具备有分子量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高和低温性能非常不错的化合物,同时毒性不是很高、环保等特色[21]。

上一篇:氧化铈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下一篇:不同盐浓度废水对水平潜流湿地中菖蒲的荧光特性的影响

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设计

Cu2+诱导的硼-二吡咯亚甲基...

甲基咪唑衍生物荧光配体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吡啶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4-甲基吡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

HKUST-1基于Cu(I)修饰络合吸...

聚甲基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