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化合物[Cu(L1)](2)的合成论文网

称取H2L1 (13 mg) 于小瓶中,吸取DMF 2 mL。振荡溶解,然后将瓶子放入超声仪,使之充分溶解。其后加入CuCl2·2H2O (28 mg) 再次超声使其溶解,最后加50 μL或100 μL HNO3 超声溶解。拧紧盖子放入烘箱中,在95 oC下反应3天。缓慢降至室温后,底部析出微量蓝色晶体约13 mg。

2.2.3 化合物[Zn(L2)](3)的合成

称H2L2(10 mg)于小瓶中,吸取DMF 2 mL,振荡溶解。然后将瓶子放入于超声仪,使之充分溶解。其后加入Zn(NO3)2·6H2O(20 mg)再次超声使其溶解,最后加入50 μL HNO3超声溶解。拧紧盖子放入烘箱中,在70 oC下反应3天。缓慢降至室温后,底部析出透明晶体约10 mg。

2.2.4 化合物[Cu(L2)](4a) 的合成

称取H2L2  (10 mg)于小瓶中,吸取DMF 2 mL,振荡溶解,然后将瓶子放入超声仪中使之充分溶解。其后加入CuCl2·2H2O(20 mg)再次超声使其溶解,最后加入50 μL HNO3超声溶解。拧紧盖子放入烘箱中,在70 oC反应3天。缓慢降至室温,底部析出蓝色晶体约10 mg。 

2.2.5 化合物[Cu(L2)](4b) 的合成

称取H2L2 (10 mg)于小瓶中,吸取DMF 2 mL,振荡溶解,然后将瓶子放入超声仪中使之充分溶解。其后加入Cu(NO3)2·6H2O(20 mg)再次超声使其溶解,最后加入25 μL HNO3超声溶解。拧紧盖子放入烘箱中,在70 oC下反应3天。慢慢将至室温后,底部析出绿色晶体约10 mg。

3. 结果与讨论

3.1 合成条件探索

在利用两类含氮羧酸配体和金属反应制备配合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的溶剂、酸度、温度、原料的摩尔比均对产物的形态、产量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做了系列合成条件的探索。

首先做H2L1 和Zn(NO3)2·6H2O的合成,两者之间的摩尔比为1:2,反应三天后得到的产物为大量黄色漂浮物且无晶体产生。在这之后更换金属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2:1,反应三天后得到绿色晶体。此外温度对该实验也有影响,在金属盐与配体的摩尔比为2:1时将原来的反应温度更改为95 oC,反应三天后得到澄清溶液且无晶体产生。最后加入DMF与乙醇的量也与产生晶体与否有关系,当加入0.5 mL DMF和1.5 mL乙醇在80oC 下反应三天。试验后得到澄清溶液无晶体产生,只有当DMF和乙醇的加入量为1:1时才有大量晶体产生。

对于配体H2L1和CuCl2·2H2O 的合成实验,在分别加入50 μL和100 μL HNO3在95 oC 的情况下反应三天,加入50 μL HNO3的实验比加入100 μL HNO3的实验得到的晶体更多且晶体更大。反应温度对此实验也有影响,在80oC下反应三天得到的是澄清溶液无晶体产生而在95 oC下可以得到大量的蓝色晶体。文献综述

对于配体H2L2和Zn(NO3)2·6H2O的实验,分别试验过加入50 μL和70 μL HNO3,在反应三天后加入50 μL HNO3的实验得到的是白色晶体,而加入70 μL HNO3的实验得到的是大量白色漂浮物且无晶体产生。

对于配体H2L2和Cu(NO3)2·6H2O的实验,分别试验过加入25 μL和50 μL HNO3,在70 oC下反应三天都没有产生晶体。再重复反应6天后加入25 μL HNO3的实验得到了大量绿色晶体,加入50 μL HNO3反应后没有晶体产生。

对于配体H2L2和CuCl2·2H2O的实验,分别试验过加入25 μL和50 μL HNO3,在70 oC下反应三天都有产生晶体,但是加入25 μL HNO3的实验得到的晶体量多但晶体都较小,与此相反加入50 μL HNO3的实验得到的晶体量少,晶体较大且形状规整。经过上面的各条件摸索,实验最适宜的合成条件,见表1。

表1. 化合物1、2、3、4a和4b合成的最佳条件

样品号

上一篇:在水相中的可见光催化Aza-Henry反应
下一篇:3-甲基-2-吲哚烯与醌亚胺单酮的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

金属催化的烯基叠氮参与的反应研究

过渡金属催化下基于N-O键...

尖晶石相含锰复合金属氧...

阿拉伯糖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无过渡金属参与的氧化反应研究

葡萄糖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金属配位作用的热响应性...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