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4。5  1-(2-甲基-5-氯-3-噻吩基)-2-(2-甲基-5-氨基苯-3-噻吩基)环戊烯 14

2。4。6  1-(2-甲基-5-氯-3-噻吩基)-2-(2-甲基-5-吡啶-3-噻吩基)环戊烯 15

3 三种二噻吩乙烯化合物的性能研究 18

3。1 光致变色 18

3。2  UV/Vis 光谱 19

3。3 非对称二噻吩乙烯化合物与其相应的对称化合物对比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日益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存储和传递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材料越来越精密,光致变色材料的出现为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提供了新的方式。光致变色现象在自然界和科学实验中都有发现,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从出现到先进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遗憾的是直到1993年在法国召开的首届有机光致变色化学和材料学术研讨会后,光致变色材料学正式诞生,这是一个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相互交织的学科。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特异性与材料学结合,为信息储存和传递材料带来广阔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目前,开发储存密度高、响应速度快、可擦重写的全光子分子开关材料[1]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而人们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出在空间上达到纳米甚至更小、在时间上达到皮秒(10-12s)或更短响应速度的全光子型分子开关。

1。1  光致变色概述

所谓光致变色现象(Photochromism)即一种物质A受到某特地波长的光照射后,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B,在受到另一特地波长的光照射又恢复到原来的物质A的现象。中间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可以观察到的,因为物质A和B颜色明显不同,即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另外,经过加热后物质B恢复到原来的物质也隶属于这个范畴。

图1。1 光致变色吸收光谱示意图及原理

这些物质发生了光致化学反应,物质改变,吸收光谱也跟着改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物理特性和光学性能也发生了改变,如:氧化-还原电位,磁性,导电率,光学活性,折光率等。在受到另一波长照射或加热回到原来状态,其原理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见图1。1,该图能够对光致变色现象进行定性描述,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v1、v2是光的频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光致变色是一个可逆化学变化过程,颜色的改变只是这个过程的直观表现,如果光照或加热能发生颜色变化,而该过程无法可逆,则就不属于光致变色。可逆是评判光致变色的重要依据。论文网

1。1。1  光致变色的发展历程

光致变色被发现的时间很早,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是在1867年Fritsch等人报道的黄色并四苯在空气与光作用出现褪色现象,生成的物质在受热时又重新恢复成并四苯[2],可惜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1881年,Phipson观察到一种锌颜料曝晒于阳光中颜色会变深,在夜间又会恢复成之前的白色[3],之后由有陆续的现象被发现,然而还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每个新的领域发展总是曲折的,但是终究会有一些开拓性的人物来带领这继续前进,到20世纪50年代,这样的人出现了。Hirshberg总结了之前出现的现象,提出了光致变色的科学科学意义,成功吸引人们的目光。他还提出了一种记忆模型,该模型包括光致变色和光漂白循环结构,这种模型的提出,为光致变色材料能够进行光信息储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另一个代表人物是Heller,他总结出光致变色材料能够用于可擦写光信息存储的基本要求,为光致变色材料实际应用于光信息储存提供可能[4]。经过深入研究,Heller又归纳了具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实际应用前景,但必须具有一定要素:显色物质必须具有合适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变色具有疲劳性,这两个要素令光致变色材料能够应用于信息存储[5]。此后,光致变色的研究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脱离之前的随意性,无目的性[6-13]。

上一篇:高相对分子质量PDAC制备工艺初探
下一篇:2,6-二氯-4-氨基吡啶中间体的新法合成

苯并二噻咯小分子的结构...

几种单取代四苯基卟啉衍生物设计与合成

新型苯并二噻咯荧光小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基于非对称六羧基配体的...

几种亲水凝胶流变特性的分析

新型苯并二噻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新型苯并二噻咯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