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化所需要的 H2O2 的量)时,实际得到离析 Cl-的量占理论上全部离析 Cl-量的 73。1%[4],与此同时,在反应体系中也存在 1,2-二氯苯酚和 1,4-二氯对氯苯酚,反应进程中也可能生成 Cl- 和铁离子的配合物。故实验认为反应是先降解 2,4-D 生成了 2,4-二氯苯酚,再进行脱氯、氧化 得到苯醌和羟基化合物,然后进一步降解生成有机酸,再分解为 CO2、H2O 等更小的分子。 因此,虽然芬顿氧化法对 2,4-D 的去除效率最高可达 80%,但是难以将其产物彻底降解。
1。2。2 生物法
生物法处理环境污染物主要指生物培养或生物修复。McGhee 等[5]对 2,4-二氯苯氧乙酸及 MCPA 进行生物降解,研究观察受污染土壤中的特定菌株。夏北成等[6]在微生态系统模拟条 件下,用 2 个分离植株对 2,4-二氯苯氧乙酸进行降解,2,4-D 的浓度和湿度是影响植株种群消 长的最突出的生态因子,两个特定的植株对污染物的降解性能较好,尽管如此,在实验条件 下得到的结果不能完全适用于实际生态环境系统中。
1。2。3 辐射法
辐射法的反应原理是指在污染物溶液中,水分子吸收入射射线或高能电子束的能量,激 发形成离子或激发态分子等状态,然后所得到的产物向周围的介质中扩散,其中一部分和其 它的离子复合成了分子或是次一级的辐射产物, 而另一部分辐射产物会随着环境介质迁移, 进行传递能量,或进行其它自然反应。有机污染物接触到辐射产生的水化电子和自由基时, 二者会迅速结合起来,使有机污染物得以降解。辐射法处理污染物的效率虽高,但是在实际 生活中不能满足广泛应用的条件,仪器昂贵,技术水平要求高,反应造成的能耗大且利用率 较低,另外辐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安装保护装置,因此要将该法工业 化运行,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
1。3 催化加氢技术
催化加氢处理方法是较常见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之一,其操作简单,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 进行。在用于脱氯处理污染物的方法中,其高效性、选择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负载型催化剂在氯代有机物的催化加氢脱氯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负载型催化剂 主要是由载体和活性组分组成,其中载体的主要作用为分散催化活性组分和吸附污染物,载 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特性均会影响吸附作用和活性组分的分散形态,从而改变催化 加氢脱氯的效率。目前,催化加氢脱氯金属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及金属镍(Ni)。与 Ni 相比, 贵金属催化剂在较为温和条件下即可具有较高的活性,并且化学结构稳定,能够有效控制金 属氯中毒的风险。贵金属中的 Pd 与 Pt,是目前研究表明加氢脱氯性能最好。张寅等[7]制备了 Pd/TiO2 催化剂,并发现其在 45min 内就能对 2,4-DCP 完成脱氯进程,并且反应在 pH<7 的 条件下能更好的进行。Xia 等[8]研究了载 Pd 催化剂对氯酚的液相催化加氢过程,实验表明,在 1atm 和 25℃的条件下,一氯酚能够被完全脱氯形成苯酚、环己醇等有机物。氯酚中的 Cl
原子的越多,催化加氢脱氯反应的难度就越大。 催化加氢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处理方面已有诸多研究,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
题,如催化剂易失效、降解产物不彻底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与其他方法的连用。
1。4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半导体光催化的机理是:半导体材料吸收的光能量大于其吸收阈值时,半导体材料的价 带电子激发跃迁,由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空穴和光生电子。然后电子被材料粒子表面的溶 解氧捕获,生成·O2-,而空穴将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 OH-和水分子,并将其氧化成氢氧自由基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