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真与小学生写作失真
失真就是失去本意或本来的面貌,跟原来的有出入。而小学生写作失真就是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情感失真、语言失真、材料失真。其中,情感失真指的是写作者书写的感情虚假、造作、缺乏真实真挚。语言失真指的是语言贫乏、套用乃至抄袭,没有个性化语言。材料失真指的是编造事实,虚构情节。一段没有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语言、真实的材料的作文就是失真的作文。
二、小学生写作失真的具体表现论文网
小学生写作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年龄特征的影响,会出现写作失真这一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为:
(一)情感失真
情感失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编造事实的情感失真。教师给出的题目或题材,学生没有遇到过,就开始编造事实,虚构情节。把自己从未感受过的情节,当作亲身经历过一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比如别人掉到地上不要的一毛钱,自己把他捡起来放好,是因为民族自豪。但是像这种大爱情感的表达,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不切实际,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活动还不成熟,体会不到这种情感。这种情感由于缺乏事实,学生内心没有深刻的体验,只是表面的渲染,打动不了读者的内心。二是真实事例的情感失真。在现实生活中有真实发生的例子,学生为了迎合题目,把没有感受的情感编造出来,在与王老师的访谈中,该教师给笔者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某同学在写历史博物馆一日游时,抒发的情感都是对英雄的敬佩或是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牺牲自己的大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之类的。在文中该同学运用了大量浮夸的词语去抒发感情,显得格外虚伪,不真实。
(二)语言失真
语言失真多表现主要是套用抄袭和缺乏个性化语言。其套用抄袭是经常能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看到的现象,在教师给出写作的要求及题目后,学生为了写出优秀的作文,他就会在作文书或其他书籍中寻找相对应的题材,有的直接抄上去,有的更改一下人物、时间、地点写在自己的作文中。在实习期间,笔者负责批改某小学六五班的叙事作文,这一现象尤为严重,20%的同学抄袭,并抄袭的是同一篇作文,其中10%的学生仿写了同一事件,只是更改了人物。在对杜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班级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写新题材类型时。杜老师告诉笔者在一次写关于环保的倡导书时,班级中有10%的学生的作文是同一篇关于改善四川都江堰的环保倡导书。而个性化语言的缺失,主要是指学生写作时用词不当,所用词语不符合学生的年龄,过于成人化,所说语句超脱学生的实际生活。笔者在翻阅学生的作文时,曾看到小学生写道“看到一幢建筑物,样子很特别,好像打上了马赛克,简直是沙玛特(非主流)啊。”(见附录Ⅰ图一)小学生年龄较小,用词应是童真有趣,但在文中却是用了“沙玛特”这类网络用语,用词过于成人化。在一篇《我的理想》中小学生写道“侦探和科学家最大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大量的假设。一个是对案件的分析,一个是对原子、作用力的分析罢了。”作为一名小学生,这种观点超脱了他的年龄特色,过于专业化。(见附录Ⅰ图二)文献综述
(三) 材料失真
在构思一篇文章时,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应该是那些真实的轰轰轰烈烈的大事。如果没有,一些学生就想到了曾经阅读过的习作中的大事件,要不就开始自己编造。[2]编造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虽然创造了大场面,但是学生所描述的内容缺乏感情。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创作,为了完成写作,学生可以把从未亲眼所见的景物,理所当然的收入自己的视野。比如从未去过四川都江堰大坝的小学生却写出了在大坝上放风筝的情景,写出了改善大坝环境的倡导书等;比如,扶老人过马路或是在地上捡到钱交给了警察叔叔。这都是现代小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时经常写到的场景。学生编造出这类的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这一项作业。这是一种另类的撒谎,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