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教学模式的研究70年代肇始于美国,80年代成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是应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大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一个尝试。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量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型教学;通过教师访谈和质的研究,传统型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得到了诠释与论文网印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
在教育教学观上,质的研究主张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具有主动的意向性“,教学内容不是事先安排的固定经验和材料,而是师生在沟通和相互影响中的意义交流。[3]教学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向灌输,也不是学生自身单维度的认知活动,它是包含师生作为人而具有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审美情趣以及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诸方面系统的生命的交流。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质的研究主张一种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风格,提倡走进课堂和师生当中去采集最真实的数据。同时质的研究也不忘对教育教学事实的制度。文化乃至意识形态背景做深入的剖析和批判,提出改革的建议。
研究者正是在以上理论精神指导下进行研究设计的,本研究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访谈。Focusgroup。以及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等方面。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应用Spss和Exel等统计工具对样本较大的课堂观察做一些定量的分析,以求在整体上对研究的主题有更好的把握;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正是近些年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量的研究:大学课堂教学行为频数图
为对大学的课堂教学现状作一个较为整体的把握,我们开发了课堂观察表,招募课堂观察员,对课堂观察员进行培训。经过一个多月的课堂观察,我们回收了108份有效样本,并用Spss10。0和Exel统计工具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附图
行为项目
注:系列1表示每个行为项目在五个时间段都发生的频数分布情况。
系列2表示每个行为项目在四个时间段以上发生的频数分布情况。
行为项目从1-19分别表示:
1。讲授2。板书3。老师提问4。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或练习5。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6。声象7。老师形体或实物演示8。讨论9。学生神入10。学生主动回答11。学生被动回答12。学生主动提问13。教师赞许学生14。教师批评学生15。教师回答学生提问16。沉默17。窃窃私语18。混乱19。布置作业。
在对课堂行为的统计处理中,我们定义了高频行为和低频行为两个概念。高频行为指在课堂的五个时间段内,至少在四个时间段内发生过的行为。而低频行为则指在课堂的五个时间段内只在一个时间段或根本没有发生的行为。从课堂行为发生频率图可以看出,19个行为项目中,讲授“在五个时间段都发生的频数比率为72。2百分号;在四个时间段以上发生的频数比率为88。9百分号。板书的频数比率分别为35。2百分号和49。1百分号。表明在108份有效样本中,讲授“在五个时间段都发生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72。2百分号,在四个时间段以上发生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88。9百分号。由此可知,在一般的本科课堂中,讲授和板书可称得上是高频行为,现今的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讲授+粉笔“的现状。
其余的行为项目中,课堂教学行为频数比率在10~20百分号之间的有声象。学生神入和窃窃私语。这些行为可以称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中频行为。剩下的行为项目如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赞许学生。教师批评学生及布置作业等,频数比率均在10百分号以下,可称为低频行为。这种现象表明,大学的课堂教学过于沉闷,课堂行为过于单一。
三。传统型教学模式:一种分析框架
根据乔以斯的经典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4]它是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模型研究和模式研究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谓模式是指将研究对象原型抽象为用符号。文字。图象来表示其结构。关系。状态。过程的简约化了的范型。模式来自客观事物的原型,但又不是原来事物表象的复现,而是经过思维上的一番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功夫,从整体和本质上把握了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运作机制的一种认识样式,可见,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观见之客观的东西,它来自教学的实践经验,又给教师的教育教学以指导,它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抽象。提升的结果。人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归纳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如乔以斯和韦尔将所有的教学模式归纳成信息处理。人格发展。社会交往和行为控制四大类;[8]保罗·D·埃金等人把模式教学法分为着眼于认知发展的信息处理模式。着眼于态度和社会准则发展的模式以及着眼于心理运动能力发展的模式三大类,又将常用的信息处理模式概括为六种:归纳模式。演绎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塔巴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和萨奇曼探究模式。[5]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根据本国的教学实践,概括地提出了讲解_再现。程序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再现_探究“五类(巴班斯基,1984年)。[6]学者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风格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采取宏观视野,试图寻找到一种能够囊括一切教学模式的理性标准;另一个方向是立足本国实际,致力于从国内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大类教学模式或介绍国外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在本研究中,我们借鉴CharlesESilberman在其开放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分析,把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种。在开放课堂教学一书中,Charles依据师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决定权将课堂分为四种类型,如图[7]:
附图
依据Charles对课堂的分析,我们把课堂观察中的108个有效样本在四个象限中的大致位置描述出来,得到的是如下的图形:
附图
从上图可知,在我们回收的108份样本当中,依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部分样本坐落在传统型教学这一象限内,有一小部分样本坐落在照本宣科型教学的象限内,只有很少的几个样本处在放任自由型和开放型教学的象限内。如果用相对光滑的曲线将四个象限中描点的外围连接起来,我们得到的是一个重心坐落在传统型教学象限的冬瓜图“。据此判定,该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属于传统型教学模式“。
四。质的研究:从教师访谈看大学的课堂教学
量的研究只能让我们对大学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我们真正地走进师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对他们课堂行为和教学观念的描述,才可能对传统型教学“作出精致的诠释。质的研究的精神还预示着,我们在描述和诠释的同时,还应肩负起一个关键的使命,那就是透过丰富的事实和意义,发现存在于我们教学当中的问题。我们应对这些问题做出力所能及的思考。
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教师的视角来窥探大学的课堂,学生的视角我们希望今后有机会另撰文分析。我们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访谈了15位教学第一线的大学教师。获取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我们将通过教师的言行,从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眼中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方法:从何而来?
在教师访谈中,有关教学方法的问题是:您一般是如何上课的?一般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您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访谈录
A:通常情况下,您是如何上课的?
B:因为这个是本科生教学啊,研究生教学还可以宽松一点,但是本科生教学,那你的这个,备课得系统化,你必须得思考,在课堂上必须把知识和理论讲清楚,讲透。
A:您一般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B:就是讲授。
A: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您对这种方法的运用?
B:什么具体的运用,不就讲吗?
(注:A为访谈者,B为被访谈者)
在我们深度访谈的15位教师当中,有12位明确回答在课堂中他们以讲解(讲授)法为主;其他的3位老师较有个性的回答当中,一位老师区分了两种课型,认为理论课应以讲授法为主,而实验课则应以学生观测。验证和自我总结为主。一位老师谈到:我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讲解呀。演示呀。讨论呀。单口相声似的我不是特别多。“但学生来上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而不是看书。记笔记,也不是说。“还有一位老师谈到自己努力实践着的启发式教学,但他承认这种教学方法只在专业课教学当中尽力实施,而公共课受功利因素的影响,均以背诵。记忆。过级等为目的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可见,在大学的课堂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不容质疑等同于讲课,学生的任务是听,而课堂的任务就是把知识和理论讲清楚。这样,大学的课堂上就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声音;课堂上传递的只有知识,而少有情意和心灵。
从教师的视角来探寻教学方法的来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谈到他们主要应用讲授法的依据时,有近一半的老师归因于传统或习惯。如就我个人的习惯,我上课主要是讲授。“我是跟大多数教师一样,大家都是这么教书的,我也是这么教。“传统就是这样,包括我学习也是这样,我听老师的课也是这样讲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得我一直这么教。“如果我们再作一点点常识性的推理,我们知道受传统或习惯影响的教师绝不止一半,因为根据人类学的研究,人们的行为方式正是建立在习以为常的习惯和传统之上,而人们对传统的信任没有经过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理性思考“。[8]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也不假思索地模仿着大多数人的教学方式,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内化到自己的习惯当中。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大学成为一个没有批判性。没有灵气。没有创造性的堡垒。大学本是知识创新的发源地,思想碰撞的运动场,才情抒发的灵感园,然而它又是一个最保守的地方,充斥着厌学逃课的学生,自我陶醉的教师,以及枯燥乏味的课堂。
沿袭传统的原因是跟其他更深刻的因素紧紧纠缠在一起的,如学时有限,教学任务太多,班级太大,我们的学生太老实(上课只适合听,不愿发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课堂中内容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等,这些都是应用讲授法的原因。显然这当中已经触及了我们这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正是从体制传统到学校教学计划,再到课堂。教师,这样一种从上到下的千丝万缕的循环联系,构成了大学课堂保守性的强大后盾。
(二)课堂交流:教学真的发生了吗?
教师叙述一
A:在课堂上您是怎么和学生交流的?
B:我一般,提问的情况很少,有时候,个别时候也提一下,这个提问是一种教学法。
A:交流方式很少?
B:我觉得……,交流,我跟学生的交流最多的是心灵感应。
A:非常好的一个形式。
B:我从学生的表情和他们的关注程度,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讲授的问题是否受学生欢迎,是不是能抓住学生,他的注意力很集中,跟着你走,这种东西,这种交流呢,更多的是一种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方法,如果你达不到这一点,你就别讲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