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一。地处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定义

非中心城市高校指设立在省会以及国家重要经济战略中心城市以外的高校,这类高校在现有的1790多所普通高校中约占40百分号左右。非中心城市高校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非中心城市远离中心城市,大多论文网数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政府给予的财力支持不多。建立的高校也比较少,一个城市大多只有一。两所高校;第二。由于高校不集中,竞争意识不强,资源得不到优化组合,自身实力提升不快;第三,非中心城市高校虽然综合实力不很强,但是不少高校在行业。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特色鲜明,对行业发展或地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地处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学历。职称,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成就,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强烈的事业心,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掌握前沿的科学知识,具有领导和组织本学科的人员进行高精尖研究能力的人员,是学校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和教学骨干。

二。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以中部某省高校为例

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比例,已成为衡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标志性指标。对于中部省份高校来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人才数量以及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等,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数据是对中部某省部分高校高层人才队伍现状的比照:

从上表可见,该中部省份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资源缺乏。但是,相对于省城的高校来说,地处非中心城市的高等院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三。地处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障碍分析

与中心城市相比,非中心城市在很多方面存在劣势,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不具优势

非中心城市远离中心城市,同中心城市相比,在交通的便利性。信息的灵敏性。文化活动的丰富性。生活资料的多样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这就使得非中心城市高校在吸引和稳定人才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非中心城市普通高校的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也为了子女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并为其将来就业提供更广阔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愿意选择中心城市高校。

2。人才观念落后

非中心城市高校由于近些年来的高等教育扩招,大多忙于建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等硬件上的扩张,而客观上忽略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那些地处中心城市的高校相比,他们的人才观念较为滞后,制定的人才政策大都停留在观念或政策层面,没有落到实处,力度远远不够。

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非中心城市政府通常注重发展该城市的经济,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关注比较少。而且非中心城市一般财力不很充足,省级政府和地市政府对这些高校发展的投入政策也是爱莫能助。绝大多数非中心城市普通高校为非211“或985“建设高校,很难受到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青睐,这种先天“的社会地位悬殊使其很难和很多中心城市高校在平等环境中竞争。

4。高校自身实力薄弱

首先,非中心城市高校的收入水平与中心城市相比较低,使这些高校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其次,由于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纵向科研经费不足,横向科研项目少,科研平台的建设远不如中心城市高校成熟。再次,中心城市高校通常在名气。财力。办学实力上优于非中心城市高校,为争夺高层次人才资源,他们通常以住房。科研启动费。设备精良的实验室。丰厚的年收入等为诱饵钓“走了部分非中心城市高校的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另外,非中心城市高校少,用于各学校间共享的资源和设施也少,信息相对闭塞,人际关系相对疏远,办学成本和学校交流成本增加,学校愈来愈被孤立与边缘化。

5。学校人才政策导向有偏差

非中心城市高校管理体制普遍相对落后,政学更加不分。学校官本位“思想严重,人事。教学。科研。财务。后勤等政策不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倾斜,而是向部分领导倾斜。学术权力受行政权力的干扰,学术自由空间小,不少博士。教授兼任了行政职务,有的人把追求行政权力看得比学术水平重要,整天忙于应酬,混混噩噩,学校学术氛围较差。

6。外部人才争夺激烈

沿海部分省份和很多高校推出吸收人才的三不要“政策,即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拔尖人才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人才流动手续等手段,从内地非中心城市普通高校大肆挖钓人才。这种不正当的人力资源争夺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非中心城市高层次人才的流失。

四。地处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非中心城市高校的现状,本文认为,非中心城市高校不得不面对现实,必须对症下药,在高层次人才建设上可以借鉴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招聘宣传工作力度

对于非中心城市高校来说,由于地域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办学实力的欠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更应注重宣传。这些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大力宣传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使高层次人才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和学校发展情况;建立与985“。211“建设高校之间的稳定联系,努力克服非中心城市高层人才交流的瓶颈。

2。增加高层次人才引进投入

非中心城市高校必须在有限的财力下,调节自身的资源配置,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并舍得不断增加预算。努力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待遇,逐步缩小与中心城市高校同类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的住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关怀等。必要时,学校领导应该亲自出马,曲尊求才。

3。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非中心城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重视从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中培养高层次人才;要克服事务主义和平均主义,建立自己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库和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机制,抓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促使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进修。深造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学术交流平台。

4。完善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

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职称的评聘和各类专家的评选推荐上,为高层次人才亮绿灯,优先推荐;为其配偶安排工作。解决子女的入学问题;实行灵活的人才引进方式,如加大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工作力度,聘请兼职(客座)教授,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报告或举办讲座,探索特殊人才租赁。人才短期互换等方式。

5。做好高层次人才稳定工作

稳定高层次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坚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尊重高层次人才的主人翁地位,加大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努力为其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条件,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其二,营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竞争合作的学术氛围。要注重学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使高层次人才被尊重和信任,也促进引进人才和校内人才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发展力。其三,提高学术科研团体的和谐度。和谐的团体可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活人才的目的。

五。总结

非中心城市高校应该更加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转变人才观念上率先突破,在培养特色人才上下功夫,做好求才“。用才“两篇文章,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舍得投入,持续投入,必将取得理想的效果,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地处非中心城市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上一篇: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優势,引导大學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4980字】
下一篇:地属高校实验室与當地经济建设對接模式的探讨【225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